Total number of document(s): 1 Section/Page: 理財投資/P11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Date: 2009-06-06 Author: Christopher Swann
中國促進內需不再溺愛重工業
如果讓美國財政部長給自己的訪華之行許一個願望,那他肯定是希望中國能調整人民幣滙率;如果讓他再許一 個願望,則很可能希望中國強化社會保障網路。 蓋特納最近呼籲中國加強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的確,美國人一直堅信,如果中國建設起堅實的福利國家制度, 將降低過高的儲蓄率,這正是全球經濟不平衡的關鍵。
設社保無助消費 蓋特納還算幸運:他許下的願望似乎實現在即——中國去年在社保上的開支增加了27%。讓美國感到尤其興奮的 是,中國計劃在2011年實現幾乎覆蓋全民的醫保計劃。 美國人認為,這意味着中國人可以把用於醫療的儲蓄拿出來增加消費。 高盛首席全球經濟學家、也是對中國冀望最熱切的Jim O'Neill認為,中國改善社保可能是世界當前最為重要的 公共政策;然而,社保體系改革對中國人來說固然是好事,但對美國來說恐怕好處寥寥,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無疑 是靠不住的,因為這一理論的依據就存在兩大謬誤。 首先,中國的存款率的確非常高——大約佔可支配收入的25%——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所上升,但在本世紀來 臨後,中國的存款率並沒有大幅攀升,這期間恰恰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關鍵階段。 中國人的節儉程度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相比之下,印度的儲蓄率更高,大約佔收入的28%;然而,卻沒 有人嚷着印度要減低儲蓄率,擴大消費。印度的經常項目出現赤字,因此儲蓄率高並不是壞事。
企業儲蓄率較家庭更高 實際上,2000年以來中國儲蓄率上升主要是來自企業,中國企業的儲蓄率要高於家庭。因此鼓勵中國人消費也 許管用,但解決的卻不是關鍵問題。 第二,社保體系不完善不一定是導致儲蓄率較高的原因。傳統思維認為,九十年代中國儲蓄率竄升是因為中國 自己動手瓦解了福利制度;然而,一個更為有力的解釋是中國到了人口統計學意義上的一個「甜蜜點」(sweet spot),七十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撫養下一代的開支降低,從而能儲下更多的錢。也正是出於這 個原因,農村的儲蓄率都上升了。如果上述從人口學角度的解釋是主要的原因,那麼指望通過重建社保體系來把儲 蓄率降低到八十年代中期大約15%的水平就不現實。
過度依賴投資 中國內需萎靡的主要原因是勞動者分享到的國民經濟份額不斷降低。中國家庭消費僅佔GDP的38%,這一情況的 確不同尋常,而且過去十年家庭消費還出現過急劇下降,印度家庭消費佔GDP的61%。並非中國企業對員工過於吝嗇 ,就算把統計資料中人為操控的成分考慮在內,瑞銀認為,1999年起中國實際工資每年增長幅度也達到了10%。 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為拉動經濟增長而過度依賴投資。當前,中國新增產值中將近70%來自重工業。 瑞銀的汪濤表示,這是由追求GDP政績的地方政府官員一手造成的,而對服務業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冷落, 使八十年代以來就業增速減少了一半。 經合組織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理Richard Herd指出,即使是國企的利潤也常常被迴圈投資,沒有花出去的機會, 「中國與印度不同,印度企業的部分利潤進入企業主的腰包,從而拉動了消費」。 要想切實促進內需,中國就需要徹底轉變「溺愛」重工業、歧視壓制服務業的政策。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