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外的儿童艺术教育.docx

  • Uploaded by: sin wai Bee
  • 0
  • 0
  • December 2019
  • PDF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user and they confirmed that they have the permission to share it. If you are autho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book,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Report DMCA


Overview

Download & View 走进国外的儿童艺术教育.docx as PDF for free.

More details

  • Words: 522
  • Pages: 18
3、课堂外可提供大量课外活动

每年,法国的学校都会向学生提供大量课外活动,如与文化项目班、艺术工作室、艺术 家驻场等机构合作,主动引导学生过去参观临摹。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与艺术家及其作品面对面, 学生能够增强求知欲,丰富个人的文化艺术世界。

4、法国社会的广泛参与儿童艺术教育

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体现在法国社会各个方面,每年有超过一半的音乐剧或戏剧观众是 青少年,12 岁一下的儿童在博物馆参观者中的比例竟然接近 80%。除此之外,18 岁以下青少年 均可以免费参观 50 多家国立博物馆和 100 多处国家历史古迹。法国各地知名的儿童美术品牌艺 术中心、图书中心大部分的艺术相关的资料都会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走进国外的儿童艺术教育 大龙看世界 2017.06.02 14:40* 字数 1556 阅读 269 评论 0 喜欢 1 2015-10-19 美术教育联盟

别的国家艺术教育的现状是什么的呢?今天主要给大家简单介绍的是法国、俄罗 斯、波兰和日本等国家的艺术教育的情况。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的幼儿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 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 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 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 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 的热爱。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的幼儿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 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 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 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

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 的热爱。

俄罗斯: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 俄罗斯: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崇尚自然真实完美忠于现实

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 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 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地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 还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 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 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要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 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不羞怯。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 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逛 艺术博物馆也是俄罗斯人的嗜好。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 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 俄罗斯的艺术教育风格崇尚自然真实完美忠于现实主义精神,其艺术的发展在世 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俄罗斯人民在艺 术领域,在心灵的创作里发现了惊人的力量,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创造了优秀的文 学、杰出的绘画、独具一格的音乐,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俄罗斯的艺术氛 围浓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拥有世界上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种剧院以及音 乐厅。在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 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 俄罗斯人最喜欢带孩子去的地方是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博物馆。

波兰:“歌剧教育”培养艺术素养

波兰的“歌剧教育”十分出名。华沙大剧院有歌剧、芭蕾舞剧、话剧和音乐剧四 个剧团,每年大约要演出 200 多场,98%的剧目是波兰作者根据波兰民族音乐、 歌舞和剧本创作的。主要观众除了国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兰的年轻人,大中学 生占到了观众总数的 25%。剧院的经理说:“每年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 部分歌剧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一代的艺术素养。” 大剧院还经常为中小学生编排一些小型音乐舞蹈节目,专场演出。用经理的话来 说,这是“要为大剧院的未来培养观众”,“我们希望所有的波兰年轻人都有机 会到这里看演出,来接受波兰文化的熏陶”。 为了使青少年有更多机会观看演出,波兰文化部对歌剧、芭蕾舞剧等艺术演出的 学生票进行限价。上世纪 90 年代,波兰正值经济非常艰难的转型期,但国家财 政每年照常拨出相当一笔经费来支持歌剧院实现“歌剧教育”的计划。 波兰科学院政治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表示,波兰社会之所以能够承受住经济转型带 来的巨大冲击,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与分裂,与国民的精神素养有很大关系。其中 既有宗教的,也有文化的、道德的因素。可以说,先前波兰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 视,在社会动荡期显示出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美国: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 美国:沉浸式艺术教育 美国: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艺术教育出现滑坡,原因是多方 面的,包括经费紧张、政府规定的强制性课程过多,以及公众的认识不 到位等。其后果是现在做教师和家长的一代美国人自身没有受过良好的 艺术教育,看不到艺术教育的价值。 现在,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 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断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 育。”将艺术教育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幼儿园,小学校园里,在并不宽敞的楼梯间和教室里,处处是学生的艺术作 品。除了美术课教室外,其他的不同年级的普通教室都布置得像美术课教室一样, 桌椅上和墙面上都是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图片。 学生们置身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当中来学习其他课程,这将是一种何等有趣的体 验,你无法来判别究竟是艺术已然融入了各个不同的课程还是在其他课程中处处 都体现了艺术的影子,总之你可以断定,孩子们在自创的艺术世界中潜移默化地 艺术化着! 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艺术首次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艺术 课程与其他七门核心学科放在同等地位,这引起了全球教育同行的关注。美国教 育学家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是儿童一本最佳的启蒙书, 有助于“人类的自我发现”;他们尤其强调,艺术教育绝非天才教育,它为全体 学生所共有。

一格美术建议家长应该重视艺术教育给与孩子带来的成长。艺术教育的 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 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 热情。 日本:家庭艺术氛围浓厚,音乐美术相互借力

日本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同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又非常注 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非常 丰富,有合唱、器乐合奏、体操、工艺、话剧、舞蹈、剪纸、书法、绘画、插花 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日本家庭这种高尚的艺术情趣,是与日本学校的艺术教育分不开的。艺术教育的 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 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

日本艺术教育的方法十分多样,例如日本某中学的艺术欣赏课上,老师先让学生 画一幅画,描绘的是一条小溪,小溪对面是一座教堂,阳光透过雾霭照在溪水上, 波光粼粼。接着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可以用小提琴在高音区的颤音来表现雾霭 和波光,圣咏的合唱来表现教堂。学生根据这些感悟和提示随机尝试着进行演奏, 教师在互动式的诱导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大龙看世界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5770e195827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https://www.jianshu.com/p/95770e195827

华星艺术教育集团 2017-03-05 http://news.juesheng.com/a/6451.html

https://kknews.cc/zh-sg/baby/xvzenmr.html 子

2017-10-31 由 一格美术教育 發表于亲

MR.GUO

六个不同国家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大不同 2016-09-25 由 葡萄科技 發表于教育

https://kknews.cc/education/pb6e2j.html

呼和浩特乐乐村开讲:关于儿童艺术教 育,看看其他国家怎么做? 2018-04-25 由 乐乐村艺术团 發表于教育 https://kknews.cc/education/epj4lqr.html

英国:审美教育由来已久

早在 19 世纪下半叶,英国人莫里斯就发起了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看重工 艺品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公立学校的绘画课教学,使国民普遍拥有审美能 力,成为一种国策。如今,有关艺术领域的规划上,美术与音乐为独立学科;戏 剧置于英语课程,并和其他课程结合。实施与推动方面,以国家课程,整体课程, 校外之社会资源与支援来进行。例如,参观艺术馆和博物馆就被列入英国学校课 程。 德国:不唯培养“艺术家”是瞻 德国的艺术教育专家认为,一个民族需要培养自己的画家、歌唱家,更需要培养 大批有艺术修养的观众和听众。德国的学校艺术教育鼓励由学生自己创造,很多 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类似手工作坊的工场。学生的艺术活动成果并不要求有多高 的水平。学生都是十分愉快地参与活动,不需要担心考试成绩,而是当成体验审 美、宣泄情感、彰显个性、发挥才华的平台。 匈牙利:音乐教育的模范生

以该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 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就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 分。在常规学校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 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 习音乐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而是 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关注、认识和体验,看重艺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和发展状 态。那我们中国的孩子们又是如何接触和学习艺术的?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学习歌唱、舞蹈、绘画、乐器等技能就是学习 艺术,甚至许多父母往往追求的都是孩子艺术成果的体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 画几幅画,会得到多少奖等,盲目地把成人社会所追求的物质结果当作学习艺术 的目的。然而,这样的做法唯一的结果就是让兴趣为现实所扼杀,让天才变成庸 才。最大的魅力在于让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更加丰富多彩,把名利仅仅看做是附属 品,用平常心去看待会不会是艺术最好的存在方式呢?

艺术应该从小学抓起,看下其他国家的 艺术教育是怎样安排的? 2017-09-12 由 跳跃的琴键 發表于教育 https://kknews.cc/education/zng666l.html

A、美国的音乐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美国学生学到的不只是音乐和文化,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更注意全面发 展,在音乐、艺术方面对学生有更多的培养,比如从六年级开始,学生 必须选一种乐器或唱歌作为必修课。 美国中小学要求学生学习乐器、唱歌既有学校的硬性要求,也同时给了 学生一个选择的自由。一方面,通过对乐器、唱歌的学习,所有学生都 能够学习到基本的乐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 乐器的种类或唱歌上进行选择,并且在学习中进行调整。在唱歌课程

中,学生们要学的并不是唱流行歌曲,而是歌剧的经典曲目、爵士乐 等。学校还设立不同水平的歌唱团队,每年都要招收新的成员。 事实上,从美国中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来看,除了培养学生们的 音乐素养以及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外,音乐课程的教学更起到全面 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美国式的中学音乐教育要达到这样几个目的:一 是通过乐器、声乐的每天练习培养学生的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二是通 过在乐队、歌唱团的练习、演出、比赛中培养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和团队 精神;三是交响乐、歌剧那样的演出、比赛等更能帮助培养学生们的组 织、领导能力,甚至是创业的精神。 B、俄罗斯的音乐教育 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 新一代《俄罗斯音乐文化》教材(简称《音乐》)是俄罗斯一部较为综合 的音乐教材,是为普通学校 1--9 年级开设的音乐课所采用的,它是建 立在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基础音乐理论,广泛的 音乐文化基础上。在俄罗斯,音乐课全称是俄罗斯音乐文化。通过教材 让学生认识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现代和古典音乐经 典之作,衡量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个性。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 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 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 到剧院去。在《音乐》低年级部分《在音乐会上》和《在音乐厅》两个章节 中,分别向孩子们介绍各类音乐体裁和一些经典作品,比如:在《在音 乐剧院》这一章节,引领小学生到音乐童话中游玩,歌剧《彼得与狼》,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睡美人》,普罗科夫耶夫《灰姑娘》。《在音乐会上》这 一章节中,和学生一起尽可能多的投身于室内乐和交响乐经典作品 中,如:肖邦波罗乃滋、圆舞曲、贝多芬奏鸣曲。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

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用课堂上老 师反复强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游览艺术博物 馆,也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 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 受大自然的美,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 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 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 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C、英国的审美教育 普遍拥有审美能力成为国策 英国审美教育由来已久早在 19 世纪下半叶,英国人莫里斯就发起了著 名的“工艺美术运动”,看重工艺品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公立学校 的图画课教学,使国民普遍拥有审美能力,成为一种国策。 如今,有关艺术领域的规划上,美术与音乐为独立学科;戏剧置于英 语课程,并和其他课程结合。实施与推动方面,以国家课程,整体课 程,校外之社会资源与支援来进行。例如,参观艺术馆和博物馆就被列 入英国学校课程。 D、德国培养的艺术家 成为民族的需要 德国不唯培养“艺术家”是瞻德国的艺术教育专家认为,一个民族需要培 养自己的画家、歌唱家,更需要培养大批有艺术修养的观众和听众。德 国的学校艺术教育鼓励由学生自己创造,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类 似手工作坊的工场。

学生的艺术活动成果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学生都是十分愉快地参与 活动,不需要担心考试成绩,而是当成体验审美、宣泄情感、彰显个 性、发挥才华的平台。 E、匈牙利的音乐教育 柯达伊教学法 匈牙利音乐教育的模范生以该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命名的 “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就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在常规学校 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匈牙 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 系,学习音乐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 F、日本音乐美术 互动中的创造 日本音乐美术相互借力日本艺术教育的方法十分多样。例如日本某中学 的艺术欣赏课上,老师先让学生画一幅画,描绘的是一条小溪,小溪 对面是一座教堂,阳光透过雾霭照在溪水上,波光粼粼。接着学生分组 讨论,总结出可以用小提琴在高音区的颤音来表现雾霭和波光,圣咏 的合唱来表现教堂。学生根据这些感悟和提示随机尝试着进行演奏。教 师在互动式的诱导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国外的孩子们这样学美术 2016-12-27 由 艺讯艺术培训资讯 發表于教育

北美的 20 多个幼儿园和学校,以及欧洲 10 多个各地的学校的美术教育 来看,大多数学校可以做到不把美术课简单地当作一门纯技能的课来 教,而是注重通过观察、触摸、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我也注意到,许多学校定期请艺术家加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让孩子直 接从艺术家那里感受创造思维的多样性。这样一来,艺术教育适当地利 用了社会资源,并且能较好地把艺术教育的内容从音乐、美术,扩展到 舞蹈、戏剧和所有其他的视觉艺术。 走进西方的幼儿园,马上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室的布置和中国的幼儿 园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到处歪歪地挂着或贴着孩子们创作的各种各样的画和手工作品, 乍一看上去到处乱糟糟的,但仔细看来却非常有意思,满眼是意外的 惊喜:这边挂着一个小折纸,那边摆着一个橡皮泥捏的小动物,还有 美丽的树叶串起来的圈。 穿着自己画的古怪服装的孩子不停地跑来跑去,三两个孩子躺在地上 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看起来,很多孩子都非常快乐。 充满艺术浪漫的教室,具备使人感动的空间表情,能在刹那间抓住我 们的艺术感觉,从而把精神信息很自然地传递给旁观者。 美国:艺术教育改革 80 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悬起一块横匾:"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对 青年一代的教育。"1983 年,《国家在危机中》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全美 国的重视。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开始在深层次上 改变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状况。 1993 年,美国《高教纪事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像候鸟一样》的文章,介 绍美国大批自然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艺术家,纷纷走出研

究室,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飞往中小学,去那里研究儿童认识的规 律,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学习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鲜的见 解,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诞生。标准提出: 我们的儿童教育成功与否,有赖于能否形成一个文明的、富于想象的、 有竞争力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这个目标又有赖于是否能够向儿童提供 有力的工具,使他们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并能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方 式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如果没有艺术来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 想像,我们的儿童就极有可能带着文化上的残疾步入成人社会。我们绝 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

标准中对幼儿园到四年级的视觉艺术教学要求是: 1.教孩子们懂得不同材料的质感的差别(比如竹木材料和金属材料之间 的差别),懂得不同的材料各可以用来表现什么,适合用来表现什么, 并且会安全地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进行创作(比如安全使用剪刀),同 时,也能够理解别人用不同的材料创作的作品。 2.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视觉符号(比如不同的造型),了解它们传达的不 同内容和含义。比如,知道同样是画虾,写意的虾和写实的虾画法是不 同的,知道这两种画法各自有怎样的特点。当孩子们创作的时候,能够 自己在不同的画法中进行选择和做决定。 3.让孩子们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要求孩子们懂得视觉艺 术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知道不同国家的艺术发展历史与当地的文化是 有关系的,并且知道某个具体的艺术作品(比如徐悲鸿的奔马)产生于哪 一个文化、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知道文化、历史和视觉艺术之间 的相互影响。 4.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让孩子们知道,视觉艺 术的创造有多种不同的目的,知道一个人的经验会影响他所创作的艺 术作品,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一个艺术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5.让孩子们理解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比如音乐艺术)之间的共同点和差 异,懂得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比如数学、化学等)之间的联系。

在幼儿园至四年级阶段,美国的视觉艺术教育比较注重孩子对各种材 料的尝试,注重孩子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的快乐。创 造是教学核心,让孩子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双手和头脑,学会抉 择,激发自然好奇心。 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低年级后,更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 理解视觉天地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对五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则进一步加强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学,引 导孩子主动地对艺术作品作更为深刻的反应,并且在获得知识技能的 同时,也获得将知识技能应用到个人天地之中的能力。学生尝试的材料 非常广泛,能从个人的角度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使创作日趋个体 化,领会到对于同一个艺术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多种不 同的理解。 ...

在英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英国的小朋友接受的是怎样的美 术教育? 也有课外辅导 让孩子在课外接受艺术辅导,希望孩子发展艺术天赋,这样的情况其 实在英国并不少见,在校外,一些艺术场所和艺术学校也会举办艺术 培训班或是公开课,有的是面向社区的儿童,并且是免费的。甚至有的 家长会出重金请艺术院校的老师到家里单独教自己的孩子。如果辅导班 的教育质量真的很好,有懂得艺术开发教学的老师,家长让孩子进艺 术辅导班学习绘画或者音乐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艺术的 熏陶而不顾孩子自己的兴趣,硬逼着孩子去接受艺术辅导却没有必 要,好的老师应该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会鉴别欣赏 英国的艺术教育不都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家长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 多数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一定的艺术鉴别力,能学会去欣赏艺术,在欣 赏的过程中吸收美好的东西。在美术课程中,老师也重视把欣赏和鉴别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上,老师们经常会带着学生来到 美术馆,并且启发和认真倾听孩子们对美术作品的意见和评论。也许在

成人看来,孩子们对面前的世界名画的评论太简单太幼稚,但是对于 孩子们来说,这是极有活力、极为开放的活动过程,在活动里教师是艺 术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艺术作品自由 进行审视评论,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创造潜能,展现自己的真 实情感,从而培养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 重视个别差异 英国的美术课很注重“因材施教”。这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英国和其他西方 国家也比较有实施的可能,因为他们的小学一个班从来不会超过 25 人。在美术课上,老师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 的潜能。在英国小学的图画课上,教师不规定主题,由学生任意作画, 作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则随时提示、检查和讲评。画到一 半的时候,教师会坐下来读一篇童话,学生边画边听,这样童话里的 人物、鸟儿、花草、各种景物不仅可以丰富儿童作画时的想象力,还能 启发学生和老师一起设想童话中的情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 展。除了全班一起上的美术课,学校还专门开设的辅导课,其目的在于 对艺术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艺术教育辅导,在辅导的过 程中老师会设置多种情景,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也是不规定范围, 只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个别指导。 课堂形式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是英国美术老师一个很重 要的任务,也是英国美术课程主要的目的之一。为了让学生对美术产生 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各种各样的授课形式,这在西方特别是 在欧洲非常普遍。比如,有的学校在美术课上会让学生先在图画纸上写 出自己姓名,然后随意的在自己的名字的线条上画出纵横交错的线 条,在不断绘成的线条交错中,逐渐地去发现形象、清晰形象、完善形 象,最后完成美术作品。在英国,老师有的时候会让学生先各自作画, 过一段时间就让他们互换位置,在别人的画纸上继续完成作品。有的时 候老师还会让学生尝试“盲画”的形式———先让学生观察一个物品,然 后用布蒙住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画出自己刚刚观察过的东西,虽然画

出来的东西和一边观察一边画大不一样,但画出的却是学生心里的反 应。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自由,可以听音乐,也可以相互交 流。 利用美术场馆 如果去英国的艺术博物馆和美术展览,就会发现经常会遇到大、中、小 学生在免费参观或临摹作画。许多博物馆在门口有学生免费的文字说 明,有些售票处还会特意问有无学生。许多国家的各类博物馆、美术展 览在节假日向全部参观者免费,有许多博物馆还专为小学生开设了画 室,其中有画架、画凳和其他教学设备,也是免费的。老师在带领学生 参观可美术馆以后,会让孩子们就在画室里作画,并没有过多的要 求,只是作简要提示,鼓励学生在刚才的观察以后,能发现新的方 法,在所画作品中要能表现自我感悟,而这种自我感悟和思想上无拘 无束会更有效地加深孩子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

【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 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 “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 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 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 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 画中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 关心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画画有利于发展宝宝的智力,使宝宝 变得聪明起来,许多事实也证明大多数爱好画画的宝宝比不喜欢画画 的宝宝智力相对高,这是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宝宝要观察、记忆、思 维,更重要的是想像。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前进,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由此可见,宝宝借 助画画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但小宝宝

年龄小、控制力差……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呢?结合这些年来对 小班宝宝美术教学的经验,我来给爸妈提供一些小方法,一起分享。 宝宝画些啥?小宝宝的生活经验较少,只会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且 熟悉的、自己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画画兴趣。因此爸妈可以选择宝宝熟悉 或感兴趣的题材来画,比如“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 等。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 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

“艺术教育”请放开那个孩子! 2015-05-06 由 如象国际少儿艺术中心 發表于教育

有这样两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某儿童画展,一幅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专家们好奇地问这 位小朋友,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孩子回答,这是进入世外桃源 的入口。许多评委老师被打动了,这就是孩子的心灵,纯净如水,且充 满想象力。 一个孩子,5 岁的时候,他会画夸张齿轮下的蜗牛,7 岁的时候,他会 画厨房里怪异的大青虫,可是,10 岁的时候,他只会在老师指导下, 和同学们一起画一个中规中矩的纸折人……孩子自己很困惑,为何长 大了,小时候的想象力却不见了。 ...

这两个故事有共同的关键词,“何为最恰当的艺术教育”。谈及儿童艺术 教育,我们都不陌生,街头形形色色的艺术培训比比皆是,让孩子在 四五岁开始便接受钢琴、二胡、绘画、声乐培训的家长也不在少数。但究

竟何为合适的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开展艺术教育该遵循怎样的理 念,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

法国有一名著名的风景画家说过,我每天早上起来向上帝祈祷,让我 像儿童一样看待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天真的,他看到的世界都是活的。 著名画家陈丹青也曾经说过,我不是在教你学画画,我是在教你用眼 睛观察世界,然后把你的想法画出来,我也不是教你画世界,而是画 你的心。 两位艺术家的话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要以孩 子的思维和视角。为此,首都师范大学杨景芝教授强调,“一株长生 草,周围有很多小天使。这是为什么?孩子说,长生草能长生是有天使 守护。是的,长生草有天使守护,可孩子的想象力该由谁守护?我们成 年人常犯一个错误,用成人的思维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赞赏他的 创造力。” ...



孩子需要的是美术,还是美术课? 

孩子需要的是音乐还是音乐课,是美术还是美术课?这个问题看似突 兀,仔细玩味却内涵颇深。如何在对少年儿童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 尊重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当前开展少年儿童 艺术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和挑战。许多专家表示,儿童天生就是探索 家、创作家、想象家。对他们的思维启蒙是最重要的。可是在目前的体制 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关注艺术技巧,而忽略孩子的创作天性,他们 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往往被禁锢在圈子里。 “应该承认,当下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社团把很多纯粹艺术的东西制约 掉了,我们应逐步改进课程体系,把课程建立在‘尊重艺术本质’的基础 上,向艺术靠近些,把教育做实些。所谓艺术分门别类有很多,但是共 性的东西是自由、自在、自我、自主、流畅和舒展,一个人要是具有了这

样的品质,他可以不会弹琴、画画,但是他展现出的东西一定是艺术 的。” ...

艺术教育描摹生命的旅程,而儿童艺术教育就是这一场旅程的起点。清 华附小教师聂焱就专门提到,“对于美术老师而言,孩子的画作就是他 们情感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因为画作而实现永恒。也许有一天,他们 长大离你远去,但那些作品就是你曾参与他生命旅程的最好证据。” 我们的孩子在 5 到 10 岁期间,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棒,一直呈上升趋 势,但到 14 岁以后就直线下降。欧美的孩子则相反,学龄前儿童的创 造力与中国同年龄孩子相仿,8 岁到 11 岁左右低于中国的孩子,但从 14 岁以后,孩子的想象力就一路上扬。之所以呈现如此对比,反映出 我们目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在 14 岁之后,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的限制,过于目标导向,老师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干什么,导致 创造力的减弱和下降。 专家们分析,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一直遵循着“工笔”式的 教学方法,讲求细化、关注技术,将重点放在模式化的内容上,导致有 “形”而无“神”。这种艺术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儿童的艺术天性。 ...

未来,艺术教育更需要的是从“工笔”向“写意”转型,从关注技术转为关 注艺术,不在“形似”上过于苛求,而是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地在艺术世界 遨游,尽情释放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Related Documents

?.docx
May 2020 65
'.docx
April 2020 64
+.docx
April 2020 67
________.docx
April 2020 65
Docx
October 2019 42

More Documents fr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