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發源》

  • Uploaded by: little monkey
  • 0
  • 0
  • May 2020
  • PDF

This document was uploaded by user and they confirmed that they have the permission to share it. If you are author or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book, please report to us by using this DMCA report form. Report DMCA


Overview

Download & View 《太極拳的發源》 as PDF for free.

More details

  • Words: 1,532
  • Pages: 4
1528-1587

的 勢 名 很 多 。 在 三 十 二 勢 中 , 太 極 拳 就 採 用 了 二 十 九 勢 。

于 明 代 戚 繼 光 ( 西 元

) 由 十 六 家 拳 法 中 總 結 出 來 的 三 十 二 式 有 關 , 其 中 相 同

收 了 道 家 的 呼 吸 引 導 和 理 論 等 。 另 外 , 從 河 南 溫 縣 陳 家 溝 流 傳 下 來 的 太 極 拳 的 動 作 看 ,

乘 餘 閒 , 教 下 些 弟 子 兒 孫 , 成 龍 成 虎 任 方 便 ” 。 《 黃 庭 》 , 既 《 黃 庭 經 》 , 說 明 他 太 極 拳 吸

手 ” , 其 遺 詞 有 “ 到 而 今 老 禪 傳 , 只 落 得 黃 庭 一 卷 隨 身 伴 , 閑 來 時 造 拳 , 忙 來 時 耕 田 ,

    太 極 拳 氏 在 明 末 清 初 逐 步 形 成 的 , 據 《 陳 氏 家 譜 》 載 , “ 陳 王 庭 的 武 術 , 在 山 東 稱 名

話 。 經 過 考 證 , 這 些 說 法 都 是 假 託 附 會 。

1

時 韓 拱 月 、 程 靈 洗 等 所 創 , 也 有 的 說 是 唐 時 許 宣 平 或 李 道 子 所 占 , 並 附 以 極 端 荒 誕 的 神

    關 於 太 極 拳 的 發 源 , 眾 說 不 一 。 例 如 , 有 的 說 是 宋 代 張 三 豐 所 創 , 也 有 人 認 為 是 梁

太 極 陰 陽 哲 理 來 解 釋 拳 理 , 故 名 太 極 拳 。

    古 人 把 宇 宙 叫 太 極 , 最 初 見 於 《 易 經 》 。 山 西 省 民 間 武 術 家 王 宗 嶽 首 先 用 《 易 經 》 中 的

《 太 極 拳 的 發 源 》

選 自 《 中 國 武 術 史 》

    據 《 王 征 南 墓 誌 銘 》 載 , 陝 西 的 王 宗 比 嘉 靖 間 的 張 松 溪 還 要 早 , 此 碑 文 上 說 : “ 三 豐

早 得 多 。

時 就 已 有 了 內 家 拳 , 在 各 地 輾 轉 流 傳 , 不 斷 改 進 發 展 , 比 陳 王 庭 “ 悶 來 時 造 拳 ” 時 間 要

兩 派 , 但 拳 式 原 則 均 不 離 乎 太 極 。 厥 後 蔣 氏 傳 河 南 懷 慶 府 陳 家 溝 陳 氏 。 ” 這 證 明 在 明 嘉 慶

陳 同 州 , 海 鹽 張 松 溪 , 四 明 葉 繼 美 , 山 右 王 宗 岳 , 河 北 蔣 祭 相 承 不 絕 , 其 間 雖 分 為 南 北

人 , 葉 邁 泉 為 之 最 。 ” 陳 炎 林 著 的 《 太 極 拳 刀 槍 劍 散 手 合 篇 》 也 記 載 : “ 陝 西 王 宗 , 溫 州

2

    清 代 曹 秉 人 著 的 《 寧 波 府 志 》 載 : “ 四 明 ( 浙 江 地 名 ) 而 松 溪 最 著 … … 松 溪 之 徒 三 四

氏 拳 創 始 人 ” 。 又 據 墓 碑 , 陳 王 庭 葬 於 康 熙 五 十 八 年 , 說 明 他 是 1719

之 術 , 百 年 之 後 , 流 傳 於 陝 西 , 而 王 宗 為 著 。 溫 州 陳 同 州 , 從 王 宗 受 之 , 以 此 教 其 鄉 人 ,

年 以 前 的 人 。

自 民 間 。 陳 王 庭 是 明 末 清 初 人 , 唐 豪 查 陳 氏 家 譜 , 譜 上 在 “ 陳 王 庭 ” 名 字 旁 邊 注 有 “ 陳

取 了 《 拳 經 》 內 容 。 《 拳 經 》 原 子 明 鑒 , 並 非 戚 繼 光 所 創 , 因 而 陳 王 庭 創 拳 的 素 材 無 疑 也 采

同 時 陳 家 溝 的 拳 經 總 歌 部 分 理 論 也 采 自 戚 繼 光 的 《 拳 經 》 。 從 而 有 力 的 證 明 陳 家 溝 拳 譜 採

    戚 繼 光 選 編 了 “ 拳 之 善 者 三 十 二 勢 ” , 陳 家 溝 拳 譜 舊 抄 本 上 抄 了 戚 繼 光 的 《 拳 經 》 ,

晝 夜 也 , 幽 明 也 , 生 死 也 , 盡 天 地 古 今 也 皆 二 者 也 , 兩 間 無 不 交 , 則 無 不 二 而 一 者 , 相

六 年 (

1652

拳 術 與 太 極 說 相 結 合 , 逐 步 形 成 了 太 極 拳 術 。

反 相 因 , 因 二 以 濟 , 而 實 無 二 無 一 也 。 ” 中 國 太 極 圖 是 我 國 古 人 的 一 種 最 原 始 的 世 界 觀 ,

年 ) 前 著 的 《 東 西 均 》 中 提 出 : “ 虛 實 也 , 動 靜 也 , 陰 陽 也 , 形 氣 也 , 道 器 也

誌 銘 》 中 也 說 : “ 有 所 謂 內 家 者 , 以 靜 制 動 , 犯 者 應 手 即 仆 。 ” 明 代 思 想 家 方 以 智 於 永 曆

一 為 內 家 , 外 則 少 林 … … 內 家 則 松 溪 之 傳 為 正 。 ” 明 末 黃 宗 羲 在 《 南 雷 文 集 》 、 《 王 征 南 墓

3

松 溪 練 拳 之 時 , 因 那 時 還 沒 有 太 極 拳 的 名 字 。 只 能 說 “ 內 家 拳 ” 拳 術 特 點 有 別 於 外 家 ,

嘉 慶 間 傳 于 張 松 溪 較 為 可 靠 , 說 明 陳 家 溝 拳 脫 胎 于 戚 氏 拳 系 的 三 十 二 式 長 拳 , 也 晚 于 張

術 系 內 家 拳 。 內 家 拳 不 是 太 極 拳 , 只 能 說 明 內 家 拳 早 於 太 極 拳 。 碑 文 與 前 面 材 料 對 照 , 至

    “ 三 豐 ” , 系 偽 造 , 百 年 之 後 的 陝 西 王 宗 , 卻 有 其 人 。 但 據 唐 豪 考 證 , 王 宗 所 傳 拳

… … ” 。

由 是 流 傳 於 溫 州 。 嘉 慶 間 , 張 松 溪 為 最 著 。 松 溪 之 三 四 人 , 而 四 明 葉 繼 美 ( 邁 泉 ) 為 之 魁

一 整 體 , 故 名 太 極 拳 。

4

而 太 極 ” , 並 非 言 太 極 從 無 極 產 生 , 而 是 “ 太 極 本 無 極 ” 之 意 。 太 極 拳 動 作 大 都 呈 圓 形

極 一 詞 , 系 古 代 哲 學 家 對 宇 宙 未 產 生 之 前 狀 況 的 稱 呼 。 無 極 與 太 極 之 義 相 似 。 所 謂 “ 無 極

一 太 極 也 。 太 極 本 無 極 也 ” ( 見 《 宋 史 紀 事 本 末 》 卷 八 十 ) 。 “ 太 ” 大 也 , “ 極 ” 始 也 。 太

.

和 弧 形 , 與 太 極 圖 相 似 , 又 因 太 極 拳 要 求 動 靜 、 陰 陽 、 虛 實 等 互 相 轉 化 , 配 合 成 為 完 整 統

兩 儀 立 焉 。 陽 變 陰 合 , 而 生 水 、 火 、 木 、 金 、 土 , 五 氣 順 而 四 時 行 焉 。 五 行 , 一 陰 陽 也 。 陰 陽

太 極 , 太 極 動 而 生 陽 , 動 極 而 靜 , 靜 而 生 陰 , 靜 複 動 。 一 動 一 靜 , 互 為 其 根 。 分 陰 分 陽 ,

    太 極 拳 附 會 宋 代 周 敦 頤 的 太 極 圖 。 周 敦 頤 字 茂 叔 , 道 州 管 道 人 , 曾 寫 道 : “ 無 極 而

More Documents from "little monkey"

May 2020 6
June 2020 6
June 2020 5
Nepal-map
December 2019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