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
新園地‧校園 責任編輯:王鉅科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日
中醫認為: 「心 主血脈,脈者血之府 ,諸血者,皆於心。 」頭髮是人體健康的 外在標誌。東方人頭 髮烏黑繁茂,潤澤明 亮,可體現人的心氣充足,藉於心氣動 力,血液得以進入脈動管,循環有力, 營養着全身及頭髮。 早年謝頂的男士,常被認為是遺傳 、內分泌失調、壓力焦慮等因素引起; 也有部分溢脂禿,是由於過量的雄激素 使頭髮毛囊受體發生改變,產生油質阻 塞了毛囊。 然而,近年國外醫學界經研究也認 同中醫有關頭髮和心臟的論述。美國得 克薩斯州大學醫院發現,大多數 「在六
年內脫掉一半頭髮」的男士,他們的心臟 都已被查出有問題。波士頓大學醫院的一 份研究報告還指出,年齡在二十一至五十 五歲的男士,如果頭頂嚴重光禿,患心臟 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多。 脫髮如此,那麼早年白髮是否也與心 臟功能有關呢?最新醫學研究發現,白髮 與冠心病也有着相當密切的關係。美國心 臟學會的專家分析了一組心肌梗塞病患者 ,發現其中百分之二十四的人在三十歲以 前就出現了白髮。故有少年白髮的人應注 意在生活中避免誘發冠心病的因素,如吸 煙、肥胖和心理過度緊張等。 如你發現頭髮有問題,雖然在直覺上 影響儀表,但它未必是 「壞事」,至少可 以提醒你調整適當飲食方式和適量運動, 以減少你患心臟病的風險。
Lorraine Justice 教授在致辭時表示: 「年展展示 學生的畢業作品,從中可見到他們的創意及對設計的熱 愛。但我們認為,現代設計並不是單向的,所以今年的 年展以 『回應』為主題,強調在設計的過程中,溝通及 互相交流的重要性。」她說,希望理大設計學院年展能 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業界人士及公眾人士在參觀之 餘,亦互相交流意見,對設計作品作出回應,藉以透過 設計令世界更美好。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與 Lorraine Justice 教授主持 年展開幕儀式 ◀
﹂
﹁
﹂
﹂
選出 12 項優秀設計 其他優秀作品包括郭佩盈同學設計的形象顧問中心 「 Kaleidoscopic Twist」、梁翠芝同學的道家式健康養 生中心 「 Synerqi」; 黎偉諾同學設計會說話的洋娃娃 「 The Mixatales」 、 伍 淑 儀 同 學 設 計 的 環 保 首 飾 「 Green Power」、陸芷殷同學為港鐵設計的廣告宣傳 計劃 「 Closer」;還有視覺傳達設計陳慧瑩同學及林曉 言同學的作品,名稱分別為 「善意的謊言」(White
井先生的作品除了為他帶來許多獎項及榮譽,亦啟發了 世代的紡織、服裝及室內設計創作人。」 新井淳一是當代 「紡織創新者」,被譽為 「後工業 時期專家」和 「日本織物界奇才」。他於上世紀七十至 九十年代與世界著名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及川久保玲(Rei Kawakubo)攜手將織物設計概念融 入服裝設計中,為他在時裝設計界奠下重要的里程碑。 是次展覽展出其一系列創意無限的織物作品,展期至六 月十一日,各界人士均可到場參觀。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成立於一九五七年,是全港唯 一提供有關服裝設計及紡織學大學課程的學系,一直致 力培育有志於服裝及紡織業的學生,並透過範圍廣闊的 研究及學術活動,培育人才,推動香港的服裝及紡織業 發展。
易經緯
今年是國際兒童節六十周年華誕,歲月如歌,童心如歌。 一個甲子前的兒歌至今仍有兒童、老童、返老還童、不老的永 葆童心的人唱,這樣的兒歌,一定是好兒歌。 「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是少年先鋒,起來繼承我們的 父兄,不怕困難不怕擔子重……」郭沫若寫詞,馬思聰作曲, 勵志激昂。 更年遠一些的是弘一法師佳作: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 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 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弘一法師未出 家前是多間師範學校的美術、音樂教師。這首《送別》,是一九 一五年他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所作的 「學堂樂歌」,他當時是 愛學生如子弟的李叔同老師。這是中國「校園民歌」的第一首, 詞很古雅,與唐宋名家的詩詞佳句,傳誦千古,至今聽到兒童 合唱團演唱此曲時,還感到赤子心的純真。此曲是李叔同調寄 美國作曲家約翰.P.奧德威一首通俗民歌 而填詞的。西洋旋律與中國詩詞融合,天衣 無縫,是洋為中用的絕配,李叔同被譽為中 國引進西方音樂的第一人。此曲用笙簫、琵 琶、古箏、二胡、大阮等中樂伴奏,更動人, 不傷感,都表達思念故鄉故人的真摯情懷。
升中決定前途
▲曾俊華司長在理大署 理校長高贊明教授與理大設 計 學 院 院 長 Lorraine Justice 陪同下欣賞畢業生作品 ◀理大設計學院二○○ 九年 「最佳畢業生」 獎項得 主張瑋晉同學介紹其創意作 品 Lie Stories)及「 零的變化」 (Transformation of Zero) 。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年展所展出的畢業生作品逾二百 項,各界人士均可進場參觀,創新中心位於九龍塘達之 路七十二號地下,展期至六月十三日。有關活動詳情可 瀏覽網頁 www.sd.polyu.edu.hk/annualshow2009。 理工大學是全港唯一提供設計學學士課程及深造課 程的高等學府,其設計學院自一九六四年起致力推廣設 計教育與研究。學院在美國《商業週刊》進行的獨立調 查中,獲選為亞洲及全球最優秀的設計學院之一,在培 育新一代設計師及促進區內業界發展方面,擔當重要角 色。為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亞洲設計樞紐,並提供 更多空間發展與設計有關的跨學科教育與研究項目,理 大計劃於校園內興建一座大樓,暫名為 「創新樓」,並 委任了現時在建築界最具影響力之一的 Zaha Hadid 女 士為建築師。大樓將是她首個在香港的長期性建築項目 ,預期二○一二年中竣工。
理大舉行新井淳一設計展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現正舉辦紡織設計展覽 「創新 紡織作品」,展示世界著名當代紡織創作設計師新井淳 一(Junichi Arai)的二十六件創意紡織品設計。新井淳 一是世界著名的紡織設計師,並擔任香港理工大學紡織 及製衣學系的兼任教授,是次在理大舉行的展覽是他在 香港的第一個設計展,除了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創新紡 織設計上的豐富經驗外,他亦冀藉展覽擴闊理大紡織及 製衣學系同學的眼界及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 紡織及製衣學系早前特為展覽而舉行酒會,理大校 長唐偉章教授、日本國駐香港總領事佐滕重和及理大紡 織及製衣學系主任陶肖明講座教授等聯袂出席主禮。唐 偉章教授對於理大能為新井淳一舉辦在香港的第一個展 覽感到榮幸,他說: 「新井先生是紡織設計世界中最具 影響力之一的人物,該展覽亦可算是他的成就縮影。新
﹁
逢星期一至五刊出(假期停刊)
理大設計學院畢業年展 以「回應 回應」 」為題分享創意 藉年展開幕式的舉行,學院同時頒發七個 獎項及獎學金,包括二○○九年東亞運動會海 報設計比賽優勝者、飛利普設計專才獎、 Steve Leung 遊學獎學金、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為最佳環境及室內設計畢業 生而設的獎學金、設計學院 校 友 會 名 下 的 Zaha Hadid 獎學金及馮崇裕獎學金,以 及設計學院二○○九年最佳 畢業生獎項。 學院更特別安排了特設 的時段讓設計業界夥伴參觀 理大學生的作品,並與學生 見面或進行即場面試。學院 也舉辦了論壇,邀請業界人 士與應屆畢業生分享他們的 經驗,討論題目包括設計師 的未來發展及設計畢業生的另類發展。 本屆年展共有十二項作品被選為 「優秀設計作品」 ,其中包括盧嘉琪同學有關兒童健康早餐的廣告設計。 眾所周知,早餐重要,但兒童往往偏食,所以她以創新 的廣告意念,向兒童發出的訊息是: 「你的早餐三文治 就像魔怪一樣,如你不先吃掉它們,它們便會吃掉你。 所以,與它們拚過!」
金正日繼承人
頭髮和心臟
思 健
責任編輯:何曉明
設計令世界更美好
﹂
﹂
童心如歌
校園新人類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年展日 前於創新中心舉行開幕儀式,邀得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理大署理校長高贊明教授與理大 設 計 學 院 院 長 Lorraine Justice 教授主禮。 是次年展展出理大設計學(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 、多媒體設計與科技高級文憑課程,以及產品創新科技 高級文憑課程應屆畢業生的作品,範疇涵蓋畢業生不同 的設計專業,包括廣告設計、數碼媒體設計、環境及室 內設計、工業及產品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
﹁
一早已被排除(甚至自己也從沒打 軒轅伯 算 ) 作 接班人。 只是,欲傳位予之的這位三兒 子金正雲,最大的問題是年紀太小,今年只有廿 六歲。沒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是早在她 廿五歲零十個月時登基的;但是在英國,國家事 務實際上並非由英女王打點,而是由國會處理。 朝鮮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領導人實權極大。於 是 對內 方面,金正日找來他的妹夫張成澤, 擔負 攝政王 的角色,破天荒地推薦他進入朝 鮮最高權力機關:國防委員會,借此輔佐他的小 兒子。 但是另一方面,金正日或許也擔心張成澤的 用 心— —於 是 對 外 方 面 , 他 命 令 不 斷 進 行 核 測試,讓世界各國圍剿朝鮮,自然國內的官員便 要首先團結一致,支持他指定的繼任人。他也希 望小兒子金正雲透過這次抵抗外力,能爭取政治 本錢,鞏固自己的政治實力。所以朝鮮作核測試 ,似乎並非真的想攻打別國,而似是想鞏固內部 安排。願世界和平!
李英豪
校園
﹁
﹁
大澳每年端午節都舉行獨特的水上遊 神儀式
林家琦
林風眠筆下的美女
林風眠和朱光潛皆為筆者敬服與心儀的 前輩。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 期筆者在電台訪問訪港的朱光潛老先生;他 的美學觀和克羅齊美學思想影響年輕時期的 筆者甚深。 林風眠老先生一生對藝術的忠誠不渝, 實足以為後學者的好榜樣。八十年代末期也 有幸與他暢談。他一生受了不少苦與挫折,但從不氣餒,繼續追 求他的理想。可惜他於一九九一年八月因心臟病及肺炎在香港港 安醫院辭世(享年九十二歲),之前未能再見他一面,深感遺憾 。其藝術結晶品永存於世。 有人指林風眠倡表現主義(不同於徐悲鴻倡寫生)。其實他 厭惡十九世紀以來西洋畫的什麼學院派和二十世紀第二次大戰前 後的什麼畫派、主義等等;他更反對摹古之風。正如吳冠中在 《寂寞耕耘七十年》一文中,謂林風眠不向庸俗觀點低頭,堅持 探索自己的藝術風格 。他不但觀察敏銳, 感 情 真 摯 , 「赤 子 之 心溢於畫面」;而且 把西方現代畫的節奏 感與錯綜複雜的光影 變化,融會東方的空 靈韻味,獨創一格。 筆者特別喜歡其筆下 的仕女(如附圖對鏡 梳妝的美女─設色紙 本)。他在宣紙上畫 的藍衣女、白衣女、 苗家姑娘等,好比一 首首畫中的抒情詩, 教人着迷。
陳天權
《華爾街日報》頭版談及金 正日準備傳位,原來,金正日最 疼愛的便是他最小的三兒子金正 雲,也就是他最疼愛的 愛妃 ,第三個妻子高英姬的兒子。高 英姬於○四年因車禍喪生,也許 亦令金正日把對她的愛投射到三兒子身上。 本來以金正日的儒家思想信念,傳位給大兒 子、即長子金正男,實屬正常發展。可惜,這位 大 兒 子 不 思 長 進— —八 年 前 , 竟 用 一 本 假 的 多 米 尼加共和國護照冒充外國人,打算到東京迪士尼 遊玩,結果被日本警方拘留,因而失寵。至於金 正日排中間的那位二兒子,叫金正哲,外間推測 他是在心態上,有典型的 中間孩子綜合症 ( middle-child syndrome ),即:優柔寡斷、意 志 薄 弱— —因 為 父 親 並 非 最 疼 愛 他 、 又 不 像 大 兒 子般,自小就被看成是領袖。所以,金正哲或許
﹂
一項獨特的宗教風俗能否承傳,主要靠 社區成員同心協力,但若果社區逐漸萎縮, 年輕一代對傳統信仰又缺乏興趣參與的話, 這風俗便會消失了。大澳的遊神活動便是香 港其中一項面臨衰亡的民俗,儀式在水道上 進行,與端午節的扒龍舟結合一起,這不但 是香港獨有,在內地亦十分罕見。 相傳百多年前大澳曾發生瘟疫,不少人 逝世,居民於是請大澳四間廟宇的神祇出來 鎮壓,依次是侯王、天后、關帝和洪聖,它 們安放在神艇上,由象徵神靈的龍舟拖行, 在主要水道巡遊。坐在船尾的人沿途化衣, 安撫水中孤魂野鬼,保佑社區平安。當神艇 經過棚屋時,有居民焚燒元寶,目的也是祭 祀不幸死去的人,消除災禍。 這項宗教儀式已持續了百多年,由三個 龍舟會合辦,分別是扒艇會、合心堂和漁業 行,他們代表了昔日在大澳從事漁業的水上 和岸上居民。現今漁業式微,許多年輕的大 澳居民已遷往市區謀生,令原本有 兩 萬 人 的 社區,現在只剩下幾千人居住。 每逢端午節公眾假期,許多大澳人都回來過節,但參與 遊涌的年輕人並不踴躍,以致龍舟會要向 外借將,協助扒船。當進行宗教式遊涌時 ,另一方則舉行康樂性質的龍舟競渡,此 活動獲區議會贊助,比賽的龍舟隊伍很多 ,有政府官員和議員到來觀賞和頒獎,氣 氛熱鬧,令大澳新舊兩種端午活動形成強 烈對比。
執筆當晚,正聽完香港中樂團的 胡琴新一族 音樂會;會上呈獻多位二 胡新派演奏家的精彩演出:如發明了全世界第一支電子二胡和首位推廣站立演 奏的溫金龍,及精於把爵士樂、搖滾樂、環境音樂、中東音樂、印度音樂、南 美音樂及鄉村音樂元素引進二胡的高韶青。 我個人較傳統,覺得二胡跟西方曲風總是格格不入;就好像中國人說外語 般,無論你說得多好,總會帶有一點口音。除非你在他國出生,每天被彼邦的 文化浸淫着,否則很難說得一口流俐、地道又沒有瑕疵的外語。因着這個原理 ,所以我覺得中國樂器跟外國的音樂語言很難融合在一起,算你玩爵士音樂玩 得多棒,那都不是我們本身的語言,很難跟外國的看齊。就這個問題,我請教 二胡達人高韶青。 對於愛音樂的人來說,任何一種新認識的曲風都有它的魅力,都會驅使他
摩登中樂
去嘗試認識;而高韶青也是本着這個原則,來作多方面的試驗。但不是每一個 結合都是好的,只有嘗試才會知道哪類型的音樂可以跟中國樂器有更緊密的結 合。若我們主觀地覺得,二胡或嗩吶是哭喪的樂器,那我們便會給既定的框框 封閉着。高韶青的這些論點我都明白,但他談到演奏的一點,我則沒有想過。 原來他玩跨界作品時,會細研樂器的不同詮釋方法。他不會以一般的演奏方式 去拉,反之會研究一些非主流的演奏法,去配合樂曲獨奏的西方個性。聽着他 演 奏 巴 西 風 格 的 《 來 自 伊 帕 尼 瑪 的 女 孩 》 ( The Girl ),沒有傳統二胡的哀怨式悠音,多了一份動 from Ipanema 感和跳脫,叫我陶醉了好一陣子。正當我想着,為什麼我可 以喜歡電小提琴而不能接受這一類跨界作品時,這叫我再次 提醒自己不要先下判斷,凡事都要先抱着開懷的態度,聽過 先好說!
﹁
大澳龍舟遊涌
星期二
▲日本國駐香港總領事佐滕重和(左 起)、理大校長唐偉章教授及理大紡織及 製衣學系主任陶肖明教授欣賞新井淳一的 創意紡織品
千里行
過了暑假,兒子就是小六生了,也就是說面 臨又一個升學關口──升中選校。上英中?入名 校?還是讀普普通通的中學呢?這是家長無法迴 避也不容推卸的題目,因為升中關乎人生路。 刻下,教育局剛公布中學教學語言終極方案 ,名義上,全港中學不再分 「中中」和 「英中」 ,而改為英文班、彈性(或叫組合)班和中文班。其實這只是一個掩 眼法而已──沒有 「 英中」和 「 中中」之名,但有英文班和中文班之 分,中間還有空間可大可小的 「 彈性班」,傳統上和習慣上的 「 英中 」固然仍然存在,努力要成為 「 英中」的 「中中」自然更加努力去開 拓 「 彈性班」,變相又是另一輪英文班的角逐!可笑的是,當局猶抱 琵琶半遮臉,不敢公開明確承認(迫於現實)放棄母語教學,只稱是 回應絕大部分人的絕大部分要求。那麼,對家長來說,如何從形形色 色(如果有)的學校公開資料裡選擇看起來會適合自己孩子的中學 呢? 小兒在小學已唸了幾年英文,興趣不濃,功課馬馬虎虎,得分由 甲而乙以至丙,甚至自稱 「丙樣」,讓他進 「 英中」簡直是開玩笑; 要躋進彈性班看來也得費煞思量;進中文班?可能首先已過不了他母 親心理上那一關;而親友的關心則令父母更加緊張,未必能給予小朋 友真正的鼓勵。人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名校之名,殊不知真正考驗還 在大學畢業後。對我來說,如何替兒子選校是當下最頭疼的事。而再 過幾年,便又要迎接女兒升中的第二次頭疼了。
通識教師的「潛技能」(四) 黃家樑 眾所周知,通識科的 「通」除了指知識層 面,也包括廣泛接觸不同觀點和思考角度,即 使某些我們認為是 「離經叛道」、有違社會大 眾主流價值觀、與自己個人核心價值相違背的 觀點,也要予以 「包容」。因此,通識科老師 的心態理應是 「兼容並包」,並盡量以客觀的 態度去處理不同的觀點。 傳統的教學內容往往有 「標準答案」,老師進行德育或倫理教育 的時候,常會把自己心目中那套價值觀教導予莘莘學子,這也是傳統 中國教育中傳道、授業、解惑的理念,老師的工作是 「以生命影響生 命」, 「塑造學子的心靈」。然而,西方教育理念着重學生獨立思考 ,發展個人見解;用一位著名西方學者的話來說,老師應該 「盡量避 免對學生造成影響」。通識科的理念某程度上跟後者較接近,所以老 師如何去維持 「價值中立」,避免 「 一言堂」,包容不同的觀點,讓 同學暢所欲言,實在是課堂上重要的技巧。 舉例而言,近來部分立法會議員往往在開會時作出 「激烈」行為 ,或使用 「疑似」粗口來 「加強語氣」。在課堂討論時,老師即使對 這些行為深惡痛絕,也要先 「故作中立」,讓同學各抒己見。若同學 一面倒反對議員的行為,老師更有 「 責任」分析他們這樣做的理念, 介紹他們聲稱的以此作為對 「不合理」制度抗爭的說法,以衝擊同學 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若老師一聽到同學支持這些議員的意見就面 露不悅之色,隨即加以反駁,這樣就有違 「兼容並包」的精神。反之 ,老師若支持這些議員的行為,即使聽到同道中人的發言,也要邀請 其他同學提出不同觀點,或主動 「 飾演」反駁者的角色,避免課堂上 只呈現單一的觀點。 當然,除開放以外,老師有時也要 「介入」並陳述己見,有關的 技巧日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