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编 网址:www.shupinghome.com
第 120 期 2008 年 5 月 31 日
崇文区法华南里 22 楼 3 单元 101 室, 邮编:100061
电话:67121228
简讯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目
录
卷首语 中国,加油! 新闻快递
2
北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帮助灾区学校重建
2
顾家麒主席在上海参加奥运圣火传递活动
3
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4
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纪要
5
一颗“爱教,爱乡,爱国”赤子心——顾家麒主席和夫人张恩津女士向浙江
7
要闻
大学捐赠设立“家恩学生国际交流奖助基金”
教育活动
2007-2008 学年北京叔蘋大学生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8
2008 年叔蘋春季植树活动
9
设奖学校动态
瑞雪戊子年,天赐庄园续良缘 —记 2008 年北京叔蘋同学会与设奖学校领导、老师新年联谊会
10 张丽婧
孙毓敏名誉院长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1
北京叔蘋奖学金设奖学校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八中召开
12
回忆与怀念
深切怀念陈康德同学
罗福午
13
悼念徐积基同学
李沐荪
15
同学风采
烟霞横前路,波涛满征途
龚
正
16
我在蒙古国当“牧民”——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生活纪行
张庆霞
19
编后语
24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卷首语
中国,加油! 2008 年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难以忘却的一年——从年初阻断无 数人归乡路的特大冰雪到三月藏独事件中令人发指的暴行和惨绝人 寰的悲剧,从奥运圣火在各种鼓噪声中的艰难传递到汶川的 8 级地 震造成的巨大灾难,这太多的磨难似乎是造物主在故意考验一个古 老的民族到底有多大的忍耐力,意志到底多坚强。 2008 年终究会被证明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无端地非议,我们终于象《义勇军进行曲》中所说的那样被迫 地发出了自己的吼声,海内外炎黄儿女在奥运圣火的召唤下,更加 团结;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受难同胞伸 出援助的双手,那么多平凡的人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性的伟大。 2008 年刚刚过去了一半,我们还有更多的任务要去完成。灾区 的人们还需要我们继续给予不断的帮助,奥运盛会的大幕还没有拉 开。让我们用心去祝福那些感动了我们的人,让我们尽自己的所能 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努力地“还诸社会” ,我们将得到更加珍 贵的回报。 今年暑假,北京同学会取消了例行的暑期活动,但我们相信, 每一个叔蘋同学都会有一个更有意义的假期,以我们的行动来实践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理念,以我们的行动来为中国加油!
2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新闻快递 北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帮助灾区学校重建 2008 年 5 月 21 日上午,北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王晓峰、赵爱民、张俊丽、韩秀 棠一行 4 人前往位于二龙路的中华慈善总会,代表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顾家麒主席 及北京叔蘋同学会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10 万元人民币,用于灾区中小学灾后重建及 购买教学图书设备。
北京同学会代表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左图左 3)、王金泉副秘书长(左 图右 3)的热情接待,并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王晓峰副会长向中华慈善总会的领导同 志递交了《北京叔蘋同学会捐赠意向书》和 10 万元捐款支票,中华慈善总会向北京叔蘋 奖学金得奖同学会颁发了捐赠证书。 捐赠仪式结束后,王晓峰代表北京叔蘋同学会就捐款的具体使用方式与王金泉副秘书 长进行了协商,并表示叔蘋同学会希望今后继续以适当形式对灾区基础教育的逐步恢复和 教学环境的改善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同学会将鼓励会员及得奖学生通过捐款、捐物、 支教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帮助因灾失去亲人的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王金泉副 秘书长表示,中华慈善总会通过当 地慈善分会与当地教育部门有着 紧密的联系,可以给予必要的协 助。双方还就叔蘋同学以志愿者身 份参与中华慈善总会相关工作的 事宜进行了沟通并初步达成意向。 5 月 21 日,中华慈善总会在 其官方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政部中华慈善网上对北京叔蘋 同学会的捐赠活动给予了报道。
3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顾家麒主席在上海参加奥运圣火传递活动 【编者按】2008 年 5 月 24 日,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顾 家麒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参加了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本文 综合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交大要闻”栏目文章“共同的记忆:圣火传 递让交大充满爱”及“交大快讯”栏目文章《火炬手顾家麒:74 岁传第 74 棒火炬》所作的报道。
火炬手顾家麒:74 岁传第 74 棒火炬 来自香港的顾家麒先生是交大站的第 74 棒火炬手,他不仅是一位 74 岁高龄的医生, 还是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叔蘋 奖学金是由顾家麒先生的父亲顾乾麟先生于 1939 年创办的,是上海历史最长的奖学金之 一。陪同顾家麒先生的还有两名受过叔蘋奖 学金资助的交大学生。 接受记者采访时,顾家麒先生表示:“这 次行程缩短了,一点也没有累。在香港都是 跑 200 米。作为火炬手,有一种责任感和神 圣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交大的新校区,非 常高兴,看到这么美好的校园。希望同学们 进一步学到更多的东西,希望交大能培养出 更多的人才,更希望同学们为祖国的建设做 出更多的贡献!” “在火炬传递中,我始终挂念着四川地震灾区的同胞们,希望奥运精神也可 以传递到灾区中去,把和平、平等、友爱、包容的精神在灾区发扬,希望我们 的祖国平安。”顾家麒先生深情地说道。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奥运圣火传递专题报道组、杨晓雪 摄影:周弛 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http://www.sjtu.edu.cn/newsnet/newsdisplay.php?id=16626
交大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http://www.sjtu.edu.cn/newsnet/newsdisplay.php?id=16604
4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要闻
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8 年 3 月 29 日,叔蘋 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基金管理 委员会 14 名委员参加了此次 会议,部分新老同学和两地同 学会部分工作人员列席了会 议。会议在顾家麒主席的主持 下听取了上海、北京两地同学 会会长就 2007 年工作和 2008 年计划所作的报告,批准通过 了基金会及两地同学会的财 务报告和预算。会议重点讨论 了 2009 年叔蘋奖学金创办 70 周年暨顾乾麟先生诞辰 100 周 年双庆活动的筹备工作的具 体内容和任务分工。会议还就 叔蘋奖学金未来发展目标、发 展模式,特别是在内地成立叔 蘋基金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 讨论。 3 月 28 日下午,顾家麒主 席邀请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和部分新老同学代表在北京 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举行了座 谈会,听取各地委员、同学代 表就奖学金未来发展发表的 意见和建议。3 月 30 日,顾家 麒主席还特别邀请了全国政 协前秘书长沙里同志、教育部 前办公厅主任章炳良同志、北 京市教育局前副局长杨玉民 同志三位叔蘋奖学金的老朋 友共叙友情,并就奖学金及同 学会发展问题向三位老领导 求教。 3 月 30 日,在北京同学会 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京外委员 和同学代表参观了建设中的 中央电视台新址、奥运会场馆 “鸟巢”、 “水立方”以及刚刚 建成交付使用的国家大剧院。
顾家麒先生(前边左 2)会见沙里(前排右 2)、 章炳良(前排左 1)、杨玉民(前排右 1)三位老领导
5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纪要 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于 2008 年 3 月 29 日在北京崇文门饭店召开, 14 名委员出席,12 名同学和工作人员应邀列席了此次会议,顾家麒主席主持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上海叔蘋同学会刘诗强会长和北京叔蘋同学会林澎会长所作的 2007 年沪、 京两地同学会工作报告和 2008 年工作计划。顾燮鑫委员和施文岚委员向会议报告了上海 同学会 2007 年财务状况及 2008 年度经费预算。北京叔蘋同学会林澎会长和王晓峰副会长 向会议报告了北京同学会 2007 年度奖助学金和经费使用情况以及 2008 年度经费预算。施 文岚委员向会议报告了基金会 2007 年度财务状况及 2008 年度经费预算。 基金管理委员会决议如下: 1.
叔蘋奖学金基金 2008 年预计收入 132.4 万元,其中包括香港叔蘋奖学金基金会拨款 25 万元人民币。叔蘋奖学金基金 2008 年度经费预算 128.7 万元,包括向两地同学会 拨付 118.5 万元(其中奖助学金 81 万元),基金会其他支出 10.2 万元。
2.
通过上海、北京两地同学会 2008 年度工作计划及财务预算,上海同学会 2008 年度经 费预算为 85 万元,北京同学会 2008 年度经费预算为 48.5 万元。鉴于两地同学会上年 度经费尚有部分结余,基金管理委员会决定叔蘋奖学金基金 2008 年度向上海同学会 实拨 75 万元,向北京同学会实拨 43.5 万元。
3.
两地同学会成立专门小组,研讨在内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叔蘋奖学金基金会事宜并 作出书面报告,供基金管理委员会在第 15 次会议时作出决策。
4.
现阶段奖学金奖学规模维持不变,新增金额主要用于助困,待内地基金会正式成立后 再作长远规划。
5.
内地基金会正式成立前,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两地同学会可以接纳会员和社会友好人士 的捐款。捐款主要用于叔蘋助学金及资助得奖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者工作。
6.
2009 年顾乾麟先生诞辰 100 周年暨叔蘋奖学金创办 70 周年的“双庆”活动,两地同 学会需在 2008 年内开展以下筹备工作:
6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a)
以顾乾麟先生《我之一生回忆录》为蓝本,编辑出版顾乾麟先生 100 周年诞辰纪 念册,书名暂定为《传奇的一生——顾乾麟先生纪念专集》。此项工作由上海同 学会牵头完成。
b)
编辑印刷《叔蘋奖学金创建 70 周年纪念册》,内容以南浔展览馆展出内容为蓝本, 补充 10 年来新老同学(特别是新同学)的成就和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京、沪同学 会 1999 年-2009 年大事记。此项工作由北京同学会牵头完成。
c)
拍摄奖学金专题电视片(不同时长的版本),争取与媒体机构联系,列入其拍摄 宣传计划,并力争在全国性或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和报刊上播出、刊登。此项工作 由北京同学会牵头负责。
d)
设计制作叔蘋纪念品。赠送贵宾的纪念币采用双面图案,分别为叔蘋会徽和顾乾 麟先生及刘世明女士个人徽记。赠送同学和社会友好人士的水晶玻璃蜡烛台,侧 面雕刻叔蘋会徽和顾乾麟先生 16 字格言。此项工作由上海同学会负责完成。
2008 年 6 月底前两地同学会就上述工作提出初步框架性计划并向顾家麒主席和基金管 理委员会委员汇报。 7.
基金管理委员会建议两地同学会在 2009 年双庆筹备工作中更积极地联系新同学,完 善同学通讯录和数据库,并开展各项活动。
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 顾家麒 2008 年 3 月 30 日
出席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的委员名单 顾家麒、刘诗强、林 澎、顾家麟、顾伟诚、顾家鼎、李嘉康、陈炳福、高忠华、顾燮鑫、 施文岚、罗福午、宣祥鎏、王晓峰 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庄 澈、隋振恩、陈 鑅、李沐荪、诸葛殷同、赵爱民、李 坤、张俊丽、韩秀棠
7
淳、顾家庆、冯晓榴、顾耀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一颗“爱教,爱乡,爱国”赤子心 ——顾家麒主席和夫人张恩津女士向浙江大学捐赠 设立“家恩学生国际交流奖助基金” 【编者按】为促进国内大学生参与国际教育文化交流,顾家麒先生和夫人张恩津女士向浙江大学捐赠设 立“家恩学生国际交流奖助基金”。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网站、钱江晚报都给予了报 道。本文是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网站的相关报道,所配照片来自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摄影卢绍庆。
1 月 19 日下午,浙江大学 2008 年首个捐赠活动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从 香港专程赶来的叔蘋奖学金基金会主席顾家麒先生、夫人恩津女士,向浙江大学捐赠 100 万元人民币设立“家恩学生国际交流奖助基金”,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代表学校接受 捐赠。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顾家麒先生公子顾伟诚、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 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徐长福等出席了捐赠仪式,仪式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庞学铨主 持。 顾家麒先生祖籍浙江湖州南浔,是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美国外 科学院三院院士、原浙江省政协港澳委员、香港叔蘋奖学金基金会主席。早在 1939 年, 顾家麒先生之父顾乾麟先生即筹划创办了“叔蘋奖学金”,近 70 年来,叔蘋奖学金已经由设 立地上海发展到北京、上海、湖州三地,得奖学生遍及 30 余所中学,20 余所大学及其研 究生院,受益人数达 5000 余人。 捐赠仪式上,顾家麒先生动情的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大家知道外科医生很少在公 众讲话,但今天我要在这里讲几句真心话。简单来说,爱教、爱乡、爱国是我在浙大设立 国际交流奖助基金的三个原因。”首先是“爱教”,良好的师德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 件,是科研发展、科教兴国的根本大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人才是无价之宝,所以崇 尚教育是顾氏家族的传统;其次是“爱乡”,顾先生表示虽然自己长期生活在海外,但对于 故乡湖州的这份深厚感情始终不变,每年全家都要回湖州拜祭祖辈、探望乡亲,这是中国 人的良好传统,这是一份深深的家乡情;爱国,这是所有炎黄子孙都应该做的,这是一份 真心的爱。顾先生说,我很高兴在浙大设立国际交流奖助基金,完成了“爱教、爱乡,爱国” 的心愿,希望同学们也有这个心愿。顾先生真挚的感情和话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8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在 讲话中盛赞顾氏家族热心教育事 业的精神一脉相承,并鼓励同学们 要“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常务副 校长倪明江代表学校向顾家麒先 生、恩津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捐 赠纪念牌,向叔蘋奖学金基金会代 表顾伟诚先生赠送了学校纪念品。 家恩学生国际交流奖励基金 设立后,每年可资助 10 名同学进行海外专业实习和国际文化交流。浙江大学相关部门负 责人、师生代表以及叔蘋奖学金同学会杭州小组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捐赠仪式。 此前,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校长杨卫、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等分别会见了顾家 麒先生和夫人一行,顾先生一行还访问了我校浙医一院和光华法学院,与相关学院的老师 和同学进行了交流。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网站 2008 年 1 月 21 日报道 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2008 年 1 月 21 日报道 http://www.zju.edu.cn/zdxw/jd/read.php?recid=22310 钱江晚报 2008 年 2 月 5 日第 10 版《外科医生捐 100 万助学》 http://qjwb.zjol.com.cn/html/2008-02/05/content_2035981.htm
教育活动
2007-2008 学年北京叔蘋大学生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08 年北京叔蘋大学生年会于 2008 年 3 月 9 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举行,来 自北京多所高校的叔蘋奖学金获奖大学生欢聚一堂,重温叔蘋友谊,共叙大学生活的精彩 瞬间和成长心得。叔蘋奖学金北京同学会林澎会长、王晓峰副会长和叔蘋老同学诸葛殷同 老师出席年会。 会议首先公布了 2008 年叔蘋奖学金特等奖的获奖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奖。随后,得 奖学生代表、特等奖学金获奖者者傅列、贾宛楠、肖鸿达、徐曼、李磊、樊殿华、龚正、 张庆霞、杨钟玮 9 位同学分别发言,汇报和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并与在场大学生 交流心得。各具特色的讲述风格,独具匠心的演示文稿,还有讲述者异彩纷呈、引人入胜 的实践经历使大会高潮迭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度过了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下午。 叔蘋大家庭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大学生年会则是实现财富共享的平台。在这个 才俊辈出、追求卓越的集体里,我们在彼此亲切的注视、温暖的鼓励以及跨学科的交流中 分享信息、开阔视野、增长经验、不断进取。 9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2008 年叔蘋春季植树活动 2008 年 4 月 19 日,北京叔蘋同学会组织了春季植树活动。来自北京设奖学校的 100 名得 奖同学、会员、设奖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此次植树活动。 “第一次拿起铁锹,第一次扛起树苗, 第一次用行动感受春的气息,第一次和 这么多来自各个学校的莘莘学子们头 顶一片蓝天,脚踏一片土地。” 北京幼儿师范学校 徐 颖 (第 64 期第 6897 号) “看着又一棵新的小树竖立起来,我仿 佛能感到小树兴奋地汲取养分,享受阳 光,奋力生长。我也能为奥运为社会做 一点贡献,心里很高兴。 ”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赵 莹 (第 64 期第 6849 号) “虽然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 喊苦叫累。感谢叔蘋的这次植树活动, 让我磨练了自己,为奥运召开献出了微 薄之力。看看这些带有新芽的小树,仿 佛眼前出现了一片绿色,就像看到了大 地母亲的未来的希望,我们挥洒着辛勤 的汗水,收获的却是最真诚最美好的期 待。我想,我们就像着棵棵种下的小树, 在以后一定等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成 为一个对设会有用的人。 ” 北京幼儿师范学校 张长红 (第 64 期第 6896 号) “我突然好感动,想着哪些颗是我种的,多少年后它们会成为苍天大树,只有几片绿叶的 它们会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遮风挡雨吧!那时我一定会站在它们的下面,重复这段难忘的 回忆,因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片绿色是我涂染的。”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陈贺阳 (第 64 期第 6848 号)
10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设奖学校动态
瑞雪戊子年 天赐庄园续良缘 —记 2008 年北京叔蘋同学会与设奖学校领导、老师新年联谊会 张丽婧 (第 60 期第 6300 号) 2008 年 1 月 21 日一早,天空就飘起了点点白雪,空气清新而干凉。一年一度的叔蘋 同学会与设奖学校领导、老师新年联谊会在天赐庄园举行。上午十点半,许多老师都已到 场,张俊丽、张京丽两位老师更是忙着签到和安排座席。参加团拜会的有北京设奖学校的 孙毓敏院长、龚学伟校长、徐超校长、孙海燕书记、郭怀海书记、李连仲书记及各校的负 责老师们,同学会林澎、王晓峰两位会长、罗福午老师、宣祥鎏老师、诸葛殷同老师,裴 智勇、吕佳、李淳三位新同学理事,以及张丽婧、繁星明、王代辉等新同学代表。 室内红色的墙壁、老师们热烈的问候和交谈、席间不时传出的阵阵笑声使得不大的屋 子里有一派温暖如春的和熙气象。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到热闹的席间,顿时被这新春喜悦的 气氛感染了。老师们亲切地交谈着生活和工作的近况,并喜气洋洋地互相拜年,几位叔蘋 新同学也十分开心地聊起大学生活。 北京叔蘋同学会前任会长罗福午老师和现任会长林澎先后致词。林澎会长总结并肯定 了北京叔蘋同学会 2007 年的工作。他感谢叔蘋奖学金设奖学校领导及老师对奖学金工作 的支持,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与各校继续合作,再续良缘。在提到刚刚举行的纪念叔蘋奖 学金在京设奖 20 周年大会时,林澎会长感到既受鼓舞又有压力——2008 年是重要而有意 义的一年,我们国家将迎来奥运盛事,叔蘋同学会也要在这一年中积极筹备即将于 2009 年举行的叔蘋奖学金创办 70 周年及顾乾麟先生百年诞辰的双庆活动,确定叔蘋奖学金未 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是今年 3 月 29 日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 的重要议题。罗福午老师则在讲话中强调“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精神是叔蘋奖学金不 同于其他奖学金的独特之处,在未来十年的工作中,必须继续深化这一特点,这将有赖于
11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各设奖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和广大叔蘋同学的共同努力,他祝愿北京叔蘋同学会 2008 年工作顺利,同学们更好地成长。大家在林澎会长的提议下举杯,共同祝愿在新的一年中 取得更大成绩。 北京叔蘋同学会副会长王晓峰老师和裴智勇、吕佳、李淳三位年轻理事以及叔蘋新同 学的团拜敬酒活动掀起了联谊会的高潮。长江后浪推前浪,叔蘋奖学金工作的长足发展需 要新一代叔蘋人的努力和开拓,而叔蘋新同学也正在继承、进取,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不 会辜负老同学的殷切期望。中午十二点半,团拜会顺利结束。林澎、王晓峰两位会长代表 同学会为在座各位送上了一份礼物——红色的包裹里是红色的祝福。 瑞雪戊子,觥筹交错,情谊浓浓,其乐融融。新的一年,祝愿祖国幸福平安,叔蘋诸 君心意常连!
孙毓敏名誉院长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 月 18 日文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 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的名单,叔蘋奖学金设奖学校之一的北京市 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孙毓敏女士名列其 中,叔蘋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顾家麒主席、北 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林澎会长特致电祝贺 孙毓敏院长获此殊荣。 孙毓敏院长作为荀派艺术的优秀传人,不仅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优秀的戏 曲艺术教育家,培养弟子 40 余人,她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务,曾获首届梅兰芳金奖、第二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美国佛罗里达州颁发的亚洲最佳艺人 终生成就奖等奖项及荣誉。这次,孙毓敏院长与谭元寿、梅葆玖、杜近芳、叶少兰等一批 京剧名家成为首批京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掌握并承载着京剧艺术的知识和精湛技 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顾家麒主席和林澎会长在贺电中祝愿孙毓敏院长在继承和发展京剧艺术、培养京剧人 才、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2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北京叔蘋奖学金设奖学校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八中召开
5 月 21 日,第 65-66 期叔蘋奖学金工作会议在北京市第八中学召开。北京叔蘋同学会 王晓峰副会长、宋鸿冬副秘书长、张俊丽副秘书长、赵爱民理事、韩秀棠同志和来自北京 11 所设奖中学及专业学校的奖学金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王晓峰副会长介绍了同学会奖学金管理部关于第 65-66 期叔蘋奖学金的评审工作的一 些设想,奖学金评审仍将坚持学校推荐、同学会面试、奖学金管理部审核、理事会讨论批 准的方式,对面试工作的具体形式进行适当调整,今年将试行集中面试的方式,加强首次 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对奖学金及同学会的了解以及校际交流,也通过集中面试的形式,鼓励 更多的年轻会员积极参与到同学会工作中来。 王晓峰副会长还就近期同学会的相关工作向设奖学校老师们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就今 年暑期同学会活动调整情况进行了说明。 北京八中校领导和老师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了会场,会后还带领大 家参观了刚刚落成的新运动场和正在紧张施工的奥运练习馆。 (奖学金管理部)
13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回忆与怀念
深切怀念陈康德同学 罗福午(第 10 期第 799 号) 【编者按】叔蘋奖学金第 2 期第 82 号获奖人陈康德同学因病医治无效于 2008 年 2 月 21 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83 岁。陈康德同学是叔蘋奖学金最早的获奖人之一,对叔蘋奖学金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他曾担任 北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奖学金管理处首任处长,多年负责奖学金及获奖学生教育工作,70 多岁时仍 带队组织设奖学校领导和教师赴浙江湖州南浔叔蘋奖学金成就展览馆参观访问,也曾多次参加叔蘋同学 夏令营等活动,给很多设奖学校老师和获奖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陈康德同学曾从事新闻工作, 为宣传叔蘋奖学金及创办人顾乾麟先生的事迹,扩大叔蘋奖学金的社会影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因 年事已高,陈康德同学不再担任同学会的具体工作,但他一直关心同学会、奖学金的发展状况。陈康德 同学的去世是叔蘋同学会的重大损失,新老同学无不为之惋惜悲痛。以下是罗福午老同学的悼念文章。
戊子年春天刚刚来到,在那个元宵节的晚上,陈康德夫人突然来电告我:“老陈今天 早上走了!”我茫然失措,潸然泪下,难道叔蘋奖学金就这样失去一位好管家,叔蘋同学 会就这样失去一位贴亲人?记得去年八月底袁曾凤同学离京赴美前约我和存彦去看望康 德时,他和夫人还兴致勃勃地回忆起 1989 年他俩为党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接见顾乾麟 先生所做的准备工作。还记得同学会财务韩秀棠同志前几天告诉过我:“春季前去探望他 时,他在病中亲自向我交上今年的同学会会费”。康德同学为叔蘋奖学金和同学会工作的 音容宛在,怎么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悲痛间我和宣祥鎏同学一起赋诗一首,作为对康 德的永久纪念: 噩耗惊闻正值春, 叔蘋痛惜失亲人。 鞠躬尽瘁为奖学, 还诸社会寄深情。 康德同学是叔蘋奖学金第二期 得奖学生,1940 年初在上海民生初 中获得叔蘋奖学金。1954 年他从上 海调至中央地质部干部部门工作。 1955 年受中央组织部委托至四川、 陕西、甘肃省委挑选数百名干部, 组成我国首批找铀矿的地质队伍, 陈康德(后排中间)等老同学与顾乾麟先生先生合影 到新疆地区寻找核原料。在做干部 工作期间,他还经手接受、分配各类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及留学生数万人,分配到全国地质 部门的科技或生产工作岗位上。“文革”后,他从干校调到上海,为我国开始寻找沿海大 14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陆架的海洋石油,筹建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任该局的办公室副主任;并从我国东海、北 海、南海三个海军舰队挑选大批干部、战士支援海上石油队伍。后来他又调到北京,任地 质部所属地质博物馆的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北京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的副校长,从事培养 新闻人才的教育工作,直到离休。陈康德同学是一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组织工作者和新 闻教育工作者,半个世纪以来,为我国地质、新闻和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德同学对顾乾麟先生和叔蘋奖 学金怀有深厚感情。在他考上叔蘋奖 学金的那一天,顾乾麟先生曾经亲切 叮嘱他: “好好学习,要做一个对社会 有用的人。”这句话,他牢记了一辈子。 1985 年,他离休后全心全意投入北京 叔蘋同学会的工作。他是早期筹建北 京叔蘋同学会的负责人之一,主持叔 蘋奖学金的管理工作。他为奖学金联 系北京市教育局和各设奖学校,筹划 对得奖新同学的教育工作,热情洋溢 陈康德同学(前排右 2)与叔蘋新同学在一起 地和每一个设奖学校交流奖学金事 宜,关心每一个新得奖同学的学习和健康。由于北京同学会初建时,还没有会址和办公室, 新得奖同学取奖学金的地点在康德同学的家里。他有一个大本子,详细记录着北京叔蘋奖 学金建立后的每一个发展历程。在他病重脱离奖学金管理岗位后,才热情地将这个本子交 回同学会保管。各设奖学校对康德同学敬佩有加,他们都对我们说过:“你们那位满头白 发的陈康德老同学,七十多岁了,还经常骑自行车到我们学校联系工作,真了不起!我们 从他身上深深领会到老同学对‘叔蘋’的感情” 。 康德同学为宣传叔蘋奖学金做了大量工作。每次北京叔蘋同学会有重要活动要开记者 招待会时,都由他联系新闻界派记者参加。他约了许多报界友人写稿宣传顾乾麟先生的业 绩和叔蘋奖学金的历史和发展。他还和《中国人名大词典》编辑部密切联系,为该词典中 “顾乾麟”311 个字的词条(位于该词典的 1641 页)精心推敲落实,直到该大词典 1992 年出版。 康德同学对工作极为负责,待人极为诚恳,做事极为守信。他对人宽厚,对己严格。 他把“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宗旨和乾麟公“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 忍处世”的遗训作为自己终身的信念。去世前,他还决定把自己的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事 业,完全彻底地实现了他的诺言。他的认真态度,扎实精神,朴实作风和严谨要求,值得 我们每一个叔蘋同学学习。 安息吧!康德同学,我们永远怀念你。
15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悼念徐积基同学 李沐荪(第 6 期第 427 号) 第 2 期第 98 号叔蘋老同学徐积基因肠梗阻不幸于 2007 年 7 月 16 日在美国西雅图市 去世,终年 84 岁。 徐积基,浙江崇德人,1945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先 后在青岛四方电厂和真如国际电台任职,深得电台钱尚平总工程师 的器重。随后,他考取公费,于 1948 年渡海赴美国深造。他是叔蘋 同学中留学美国的第一人;乾麟先生亲自到码头相送。 他在密执安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 位;毕业后在 Bendix 航空制造公司担任项目工程师。他和他的同事 共同发明了最早的车载无线电信号自动搜索系统,取得专利。虽然电子线路不断更新,但 他们的发明,50 年来,一直是所有汽车无线电自动搜台依据的原理。此外,这期间,他经 同寝室同事的介绍,认识了他的夫人 Patricia 女士,她来自马来西亚,当时是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的研究生,二人于 1955 年 5 月结婚。 在 Bendix 公司工作了 5 年,因为志在教书育人,他在 1958 年转到西雅图市华盛顿大 学从事教学,担任助教授 1971 年升为教授。他重视本科生的教育,尤其关心贫困的大学 生,经常资助。任教 35 年,多次获得优秀教学奖。华盛顿大学电机工程系对他的评价是: 尽心尽力,善于开创,富有远见。为纪念徐积基,他的夫人捐资,在华盛顿大学基金会的 等额赞助下创立了纪念徐积基教授奖学金。令人欣慰的是他以前的朋友和学生都热情响 应,纷纷捐款。基金由奖学金委员会进行管理,今年(2008 年)秋天,将资助一名学生。 徐积基有三个女儿,Jeanne, Eileen, 和 Diane。1977 年全家曾回大陆探亲。他非常想 和老同学见面,但当时文革结束不久,仍有诸多不便,未能如愿。 徐积基多才多艺,当年在叔蘋同学会十分活跃,创办壁报,导演话剧······我常常 跟他一起,从大华路叔蘋图书馆沿北京西路、山海关路走回家,得到他的教益良多。1948 年码头一别,不料竟是最后一面。他住在青岛路尚勤里 4 号,城市拆迁,今亦无踪影可寻, 临颖伤怀,不胜唏嘘。 2008 年 5 月 9 日
16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同学风采
烟霞横前路,波涛满征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4 级本科生
龚正
(第 54 期第 5777 号)
【编者按】本文是第 63-64 期叔蘋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龚正同学在 2007-2008 学年叔蘋大学 生年会上的获奖感言。 各位叔蘋同学: 大家好! 我是第 54 期叔蘋同学龚正,毕业于北京顺 义牛栏山第一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 院国际政治系,今年已经是大学四年级的同学了。 今天站在这里向各位叔蘋同学发表感言,确实诚惶 诚恐,甚是紧张。我从高中一年级开始获得叔蘋奖 学金到现在已经有七年的时光,到今天再次获得叔 蘋特等奖,对我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荣耀。这里特别 感谢仙逝的顾乾麟先生创办叔蘋奖学金!特别感谢 所有叔蘋同学的关怀和帮助!今天,我想借此机会 把自己这四年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向各位同学 分享,在这里我想讲三个方面的体会:我与北大、 我与国关、我与叔蘋大家庭。 首先谈谈我与北大。四年前跨入北京大学校 门的我,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大学之道的真谛。通过这四年来的历练与成长, 我从北大获得了许许多多的人生体会和感悟,总结下来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平凡不等于平庸。初入燕园,我自认为自己是顺义区高考文科第一名,认为 在北大依然可以向以前那样崭露头角。而大学的第一节课就给我一个不小的打击,我记得 当时是专业英语精读课,老师发下来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讲稿给我们阅读,三千多字的英文 原文中不认识的单词满眼皆是,对于我来说这篇英文实在过于艰涩难懂了。而在我身边的 同学却可以自如地和老师讨论起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来,看着满目陌生的单词,看着侃侃 而谈的同窗,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实际上还有太多的东西去学习。后来的班会上,班主任钱 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 “北大教会你如何做一个平凡人。”千真万确,没有平凡人的心态 怎么能在这藏龙卧虎的高等学府塌下心来读书呢?渐渐地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进一步认 识到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在北大求学应该以一颗平凡人的心态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而 不能做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经过努力,到大三时,我已经顺利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 究生的资格,并获得了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的荣誉。“平凡不等于平庸”这条人生格言可 17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以说是北大带给我的最重要的感悟了。 第二点体会是“自由并不等于散慢” 。早就听说过,北京大学有自由的传统,追求自 由是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对此传统,作为小字辈的我并不知其深意,认同这个理念的同 时觉得自由便是可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直到大三,许振洲老师一次召集我们开会,结果 有个别同学迟到,许老师非常生气地说:“自由不是散漫,北大的自由并不是让大家没有 纪律。”许老师曾经在法国研究政治学多年,可以说没有多少人能比他更加深谙自由的真 谛的。他的一席话深刻地提醒了我,做一个自由的人并不是散漫的人。自由的理念就是在 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并不是说人可以为所欲为。散漫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不自 由的表现,因为你的人格成为了行为的奴隶,怎么能说是自由的人呢?经过四年,我越发 明白,北大自由思想的深邃,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光去感悟与思考吧。 第三点体会是“学习不等于思考”。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人的 圣言实践起来总是那么地困难。对于我来说,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不仅仅教会了我会学习, 更教会了我会思考。我想,做一个北大的学生不能仅仅沉浸在死读书、死背单词之中,最 重要的就是要经常思考一下自己生活的目的所在。我有一位老师曾经引用傅斯年先生的故 事教育我们:台湾大学有一座为了纪念傅斯年先生而设立的钟叫做“傅钟”,每天只敲 21 响。因为当年的曾任北大、台大校长的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青年人应该每天拿出三个小 时的时间来沉思。我想三个小时未必太长了,哪怕三分钟也好,只要有经常思考自己经验、 思考自己人格的习惯就很好。 下面我来谈谈我与国关的故事,国际关系学院对于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 并不是因为它的学术成果或者桃李芬芳而出名,而是因为其学习的轻松而出名。北大同学 曾经把北大的几所学习轻松的学院戏称为“疗养院”。有“三大疗养院”或“四大疗养院” 等诸多提法,无论是如何分类,国际关系学院总是难逃“榜上有名”。如此“抬爱”究竟 是为何?据我的考察,无非是因为国关的课程设置问题。首先,学习的课程相对少,一般 到了大三课程就可以修完;第二,老师的要求比较宽松,考试比较容易通过;第三,学科 本身难度小,随便胡诌几千字便可蒙混过关。 来了国关后才逐渐发现,以上的许多认识其实都是值得推敲的。尤其是对于我来说, 我不觉得学习国际政治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轻松过,可能也许是自己没 有和别人真正比较过吧。从两方面来说,学习国际政治需要很多的努力和时间。第一国际 关系需要个人对于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诸多基础学科有很深层次的了解, 另外需要一个十分开阔的视野,从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中寻找出其中的奥秘并不是随 随便便可以做到的。这一点,在国关的四年我充分体会到了,做学问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第二、学习国际关系需要有很强的外语能力,最好多掌握几门外语,这一点恐怕就足够消 耗人很多精力了。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人辅修了日语、法语、德语和葡语等,他们都是为了 在学习上更有优势更去努力的。我们的老师也曾经教育我们要学好国际政治,英语最为重 要,其他语言最好也能掌握一些。现在看来老师的话是十分正确的。通过国际关系学院的 学习,我的英语水平、历史知识、逻辑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8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另外,在国关的四年,转变了我的很多固有的观念。比如第一条,认为政治就是肮 脏的。其实,通过四年的学习,政治学不过是把权力当成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目的当然是 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搞政治的人并不都是为了争权夺利、结党营私、贪污腐化之徒, 政治学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将人的行为束缚在制度的框架内,使得人性之中的丑陋不会 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所以说,研究政治行为的人和进行政治实践的人并不是肮脏的, 没有政治,人类社会将是一片黑暗。国际关系学院教会了我如何站在一个更加高远的视角 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理解政治现象。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对于我国政治运行出现的问题 有了更加全面、冷静、准确地看法和认识。第二条,通过国关四年的学习,使我对于爱国 的思想有了更新的理解。以热爱祖国为荣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而说句实在话,我对于如 何做才算是真正的热爱祖国心里没有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才是爱国 的体现。近年来中国普通民众的反日情绪高涨,我曾经深深地被影响过。抵制日货也被认 为是理所应当的爱国行为。到现在才终于明白这种行为最大的伤害仍然是中国,对于国内 来说,我国在日本企业打工的劳动者失去了饭碗;对于国际来说,中日正常关系受到损害, 国际社会产生了极为不友好的印象。原来一直认为中日的矛盾在于历史问题,到了现在认 识到其实仍然是现实政治的问题。我们盲目地抵制日本,拒绝和日本建立友好关系,到头 来才是真正的葬送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国关带给我的是通过理性的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真 正的爱国就应该为我国的实际利益着想,不能凭义气用事。中日关系如此,中国与其他国 家关系也是如此。我想,国际关系带给我的客观和冷静是在其他的地方所学习不到的。 最后,我来说说我和叔蘋大家庭的故事。我从高 中一年级加入叔蘋大家庭到现在已经七年了,到现在我 仍然非常清楚地记得当年牛栏山一中的龚学伟老师给 我们一起获奖的几名同学讲述叔蘋奖学金的来龙去脉 的情景。现在龚老师已经成为副校长了,提起这段经历 他也非常感慨。弹指一挥间,七年情未了。在这七年间, 我参加了包括夏令营、急救讲座、植树、年会在内的无 数次叔蘋活动。而且目前担任叔蘋大学生联络会的组织 工作。在叔蘋这个大家庭里,我得到了太多的快乐,可 以说,和叔蘋同学在一起的感觉就像和亲人在一起的感 觉一样,总是感觉有很多话要说。聚散皆是缘,离合总 关情。和叔蘋同学虽然聚少离多,但是每次重逢都有很 多话要说。有的时候仔细想想,在现在这样一个市场经 济大潮滚滚的年代,有这样一个集体的存在真是一件特别难能可贵的事。在这里回忆起 2006 年夏天我作为营长参加的叔蘋夏令营,真是历历在目,那是我大学四年中度过的最快 乐最难忘的一个夏天。现在,我送给所有在座的同学一句话: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 故人来。意思是说,祝大家能够珍惜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即使面临风雨也不要灰心,因 为老朋友总是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左右。谢谢大家! 19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我在蒙古国当“牧民” ——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生活纪行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蒙古语专业 05 级本科生
张庆霞 (第 56 期第 5861 号)
2006 年 9 月至 2007 年 7 月,我获得政府互换奖学金与同学一行三人前往蒙古国国立 大学留学一年。 不知道在大家印象中、想象中的蒙古国是个什么样子?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无垠 草原,是“大漠孤烟直”的茫茫戈壁,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马背上 民族的金戈铁马,是穷得叮当响的未脱贫国家,还是与我国内蒙古无异的翻版? 去往蒙古国之前,我也怀着同样的设想与假象。从下飞机那刻起,我渐渐意识到,蒙 古国绝非想象中的那般。城市与牧区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在这里,我不想说乌兰巴托(蒙 古国首都)居民的衣着服饰中盛行的“日韩风”;不想说乌兰巴托的连锁超市中充斥着的 欧洲的糖果、巧克力、化妆品,俄罗斯的日用品,中国的蔬菜水果;也不想说乌兰巴托市 中心满街的四五十年代的苏联援建楼房和郊区蒙古包“贫民区”的居住条件;只想说说我 在这个仍是畜牧业占经济主要地位且号称“亚洲最西化的国家”的牧区的生活。 我一共在蒙古国学习、生活了十个月,其中前九个月一直生活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在蒙古国立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学习蒙古语。2007 年 6 月 9 日我踏上了从乌拉巴托到西 部省份科布多的行程,决定去见识一下牧区生活,体验一下牧羊人的酸甜苦辣,做一次地 地道道的蒙古牧民。
(一) “炼狱般的”旅途 科布多是蒙古国西部第一大省, 面积 7.6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8 万人, 距乌兰巴托 1468 公里。这整整一千多 公里的路程,我没有像外国同学那样 乘坐飞机飞过去,而是像一般的蒙古 人民选择乘坐俄产小公共汽车一路颠 簸而去。(这里尚未架设铁路) 整整一千四百多公里,像样的柏 油公路不占百分之十,沿途穿过戈壁、
20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草原、小溪;准乘 12 人的车,大人、小孩整整挤了 22 人,而我和我的蒙古朋友被挤到了 汽车马达上!昼夜不停,我们整整走了 47 个小时!一路上只有在几个省会手机有信号, 手机基本无用武之地。在马达上,我坐不直,躺不下,睡不着,呆不住。在路上累得恨不 得打道回府,却连退路都没有。一路上,没有行人,只有偶尔经过的汽车。穿过戈壁荒漠 时,车轮掀起滚滚浪沙。经过这炼狱般的旅途,我深感在中国乘坐火车,坐硬座也是一种 享受,至少准时准点,至少坐得踏实。没想到,我的牧民体验刚刚开始就给了我一个下马 威。自我安慰道,没关系,这总比古时骑马来得快捷舒适。
(二) 牧区的点滴生活 我起先在科布多省会科布多市呆了十多天,然后才有机会去了真正的牧区。科布多市 是蒙古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人口也不过五万余人。 牧区在蒙古人的定义就是,非城市,一些县也算。本文中的牧区生活,指的是真真正 正“逐水草而居”游牧在草原上,居住在蒙古包里,以养马羊为生的生活。其实这样的人 在蒙古并不多。多半人民都选择了定居城市,住在平房里,以运输业或是在外打工为生。 我居住的那户人家三口人。三十多岁的男女主人和 11 岁的小男孩,女主人由于平时 劳累看起来却像四五十岁。他们搭了一个蒙古包,一个牛圈,养了 300 多只山羊(为了卖 山羊绒)和 50 多只绵羊还有五头牛和十来匹马。 女主人是我蒙古朋友的小姨(但是蒙古人不讲究辈分,把自己大的男的一律叫哥哥, 女的叫姐姐,没有叔叔阿姨一说)。我当时和她们全家(她有四个兄弟姐妹)一起去的她 姨家,又加上在她姨家暂住的姥爷、小表妹,一共近十口人居住在一间蒙古包里。最初感 觉很别扭,后来也就习惯了。
1.挤羊奶 早上的生活是从挤羊奶开始。 大约七八点钟,我们要把散落在草 原上的羊群哄赶着聚集起来,把羊 角绑在一起,排成数列。每人提个 小桶,洗干净手,就开始挤。和我 们一起的小妹妹才不过七八岁却 是灵活自如,挤得又好又快。苦了 21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我头一次看活羊的我,先是不敢接近羊群,好不容易克服恐惧,颤颤巍巍地用手挤起了羊 奶,却不会左右手开弓,轮换地挤,只是一只手一点点地往下压羊奶。也许是我把母羊弄 痛了,它们不是乱叫就是乱动。有一次,它提起后蹄就向我揣来,还好我躲闪及时不打翻 小桶。半天的辛苦白费了不多,女主人看到了该心疼了。总之,我是没少闹笑话。旁边的 小妹妹还总是提着她那满满的一大桶羊奶向我炫耀,我只好把用个小桶来装我掩盖那只及 桶底的奶。
2.制作酸奶 挤下来的羊奶大部分卖到市里一些收奶的人,他们再用来酸奶加工或是直接过滤成袋 装奶销售。所以,在当地的市区人们喝的大部分是羊奶而不是牛奶(这是有地区差异的, 有的省份养骆驼,还会喝一些驼奶) 。牧区的人民都会制作奶食品,如酸奶、奶酪、奶干、 奶豆腐、奶油、奶酒等等。 这次,我就亲身体验了民间做酸奶的全部工艺流程。先是将挤下的奶倒进一个厚布袋 里,挂起在蒙古包里,用棒子不停地杵和搅拌,要用劲否则粘稠度不够,但不能过度用力 防止奶溅出袋子。最后的成果是,奶经过搅拌发酵,上面还浮了一层奶油(蒙古人常直接 将这奶油抹在面包片上,再加点白砂糖吃,牧区由于物资缺乏,这还算是他们的好吃的。) 在蒙古朋友的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近一小时的努力下,我终于搅拌成功了。可 惜她妈妈的评价是,她在我们这个年龄搅拌出的奶油是我们的两倍还多…… 经过搅拌发酵的奶上锅煮,煮的时候要不停地用勺子扬奶,防止凝固。然后在一定时 间后,放上一个木蒸屉(我自己取的名字,但其实和中国蒸屉不同,这个是上下三层,越 往上越尖)。因为我中途去湖边打水,没看到具体的中间过程。结果,当我回来时三层蒸 屉上分别是奶渣、杀菌后的熟奶和奶酒,太神奇了!可惜当时蒙古语不够好,终究还是没 弄清楚究竟是怎样炼成这样的。 但这还没有结束,那个熟奶还要经过贮藏发酵一到两天,才能成为奶味十足的酸奶。 但千万别直接喝,奶味太酸,一定要加糖,很多的糖。当我喝到自己做成的酸奶时(其实 我也只挤了点奶,搅拌了下,重要工序都是女主人做的),那滋味绝对比蒙牛、伊利好上 万倍!
3.捡牛粪 蒙古人很环保,不用木柴当燃料而是干牛粪,不乱伐树木,不破坏生态平衡,无污染 22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不破坏空气质量。实在是尊重自然循环的典范。 但捡牛粪,却是我下了很大决心才做的农活。 传统的捡牛粪方式是背着牛粪筐,带着小夹子,将干了的牛粪捡到筐子里。但因为这 户人家养牛,所以我们有大块的“新鲜的”牛粪,要自己“加工成”大小相似的牛粪块。 戴上塑胶手套,提着一个塑料袋,我们出发了。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们需要将仍软塌塌 粘乎乎的牛粪,用手抓起来放到袋子里,然后再用手捏成一块快的。要知道那好歹也是排 泄物呀!经过半天内心的挣扎,终 于克服心理障碍后,我勇敢地迅速 第一手抓起一大把牛粪!那一刻, 我感到,天然无公害的燃料也是要 付出代价的,不是自然的,是心理 上的。但我的蒙古朋友却习以为常 地做着,尽管她自从小学四年级以 后就搬到了省会,但她却说,蒙古 人生来就是游牧民族,这些牧活是 每一个蒙古人都应该掌握的。但现 状却是,出生在城市里的蒙古小孩 越来越忘记了自己的游牧出身,他们不知道一岁的马、两岁的马、四岁的马分别的名字, 他们不知道放牧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甚至不会骑马!难道蒙古人的民族特性,要随着时 间流逝统统被越来越大越拥挤的城市所取代?难道有一天,蒙古城市化的结果就是没有蒙 古包的牧区? 牧区的天湛蓝湛蓝,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我在蒙古牧区当“牧民”,吃了再多的苦也只是暂时的。蒙古游牧民族世代传承下的 精神就在这一奶一粪间,自然、可持续、发展。 原文刊登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网站 http://www.olc.pku.edu.cn/news/list_wb.asp?id=5018
23
《叔蘋简讯》第 120 期
编后语
正向本期简讯卷首语中所说,我们即将度过一个不平凡的夏天,我们希望 每个同学在这个夏天里都有所收获。 今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而且就在你我生活学习工作的这 个城市——北京。其实,奥运会与叔蘋有着特殊的渊源:60 年前,1948 年,叔 蘋奖学金的创办人顾乾麟先生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顾问,亲自参加了在伦敦 举办的第 14 届夏季奥运会的入场式;60 年后,顾家麒先生成为了奥运圣火传 递的火炬手,部分叔蘋同学成为奥组委重要部门的骨干,与此同时,更多的叔 蘋同学加入到奥运志愿者的工作中来。一个甲子,沧桑巨变,一个甲子,叔蘋 与奥运再续前缘。我们希望广大叔蘋同学在关注奥运、积极参与奥运工作的同 时,也把发生在你们身上和身边的故事、你们的感受和收获以文字(文体篇幅 不限) 、图片、录像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叔蘋简讯编辑部,让更多的叔蘋同学分享 你们的辛苦与快乐,《叔蘋简讯》计划为此出版一期奥运专刊。 这个夏天,四川地震灾区的人们还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重建自己的家园, 叔蘋同学会将继续关注那里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学校教学秩序的恢复和改善。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也欢迎及时告诉我们。
北京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 叔蘋简讯编辑部 2008 年 5 月 31 日
本期编辑:马若琦、张丽婧、韩颖、王晓峰 《叔蘋简讯》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叔蘋同学来稿请注明姓名及奖学金期号和序号(第**期第****号)。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