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人主編
創刊號 7/2009
向真正的秋水伊人致敬
E言顧我 屈指一算, E人寫Blog有五年多了。 過往亦用過不少的別號和筆名, 但始 終是E人最為人所共知。E人倒從不覺得自己喜歡寫Blog: 事實上, 90%的抽水 E人都是有寫稿的。因為E人真正的興趣, 是寫作- 享受筆鋒在紙上亂舞, 思潮泉湧的快感。 令E人欣喜的是, 許多友人在Blog裡寫的東西, 都能為E人帶來無價的啟發。因 此, E人邀請大家一起開拓這本雜誌的新領域, 無論足球, 音樂, 政經, 哲學, Graphics, Regular Contribution 或者 Guest Writer, 無任歡迎。一句老土話: The more the merrier. 如果<<日月伊人>>能為大家帶來一個獨立理性的思考空間, 那E人就心安理得 了。 你的抽水朋友 E人 敬上
E人寫稿, 不是吹水的。
E人欄 筆 鋒 抽水E人 影痴 東邪西毒 交通燈 實驗札記 新科學人 The Birth of a Salesman
姿 色 姿色分子情迷香奈兒 照妖鏡 Facebook 偷窺狂
*盼望下一期, 你 也會成為 Usual Suspects!!
只 准 談 情 說 愛
抽水E人 http://www.xanga.com/el_cheminator
影痴
文 : E人
有一種藝術, 在可以受到大眾青睞的同時, 又可登入大雅之堂, 供有識之士 欣賞品評。那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 - 電影藝術。 電影是最影響E人生命的興趣之一。很多戲迷會覺得詫異: 在這個一年都不知看 多少戲, 個個星期都有特價票賣的年代, E人為何要強加「藝術」兩字在電影之 後? 電影不應是一種娛樂麼? 不錯, E人享受有趣的電影, 但E人視電影為一門 學問, 一種藝術。 因為E人在電影的得著 , 太多了。 是家父的影響吧。 他在E人年少時就不斷租LD和E人一起看, 又有卡通片, 回到 未來, 亞基拉等。 然後, 在一張百樂戲院的舊照片上,E人與一部影響至深的電 影 -未來戰士 - 遇上了。 在家父的潛移默化下, E人在中學時期愛上了電影, 不但看了不少優秀的舊片 , 亦開始在書店和圖書館鑽研電影的概念。
沒有這張海報, E人又會少了一個喜歡
一個傳奇的終結。陪著它走的, 是一部極具魅
電影的原因了。
力的電影。
在看到很多從未有見過的 jargon 是十分吃力的, 但在興趣的推動下, E人亦 開始認識不同的導演, 掌握不同的風格。 在失意時, 電影給E人逃避的空間; 得意時, 它又給予談笑風生的天地。 電影是一門有趣的藝術。 才子陶傑先生在專欄文章說過: 電影是奇妙的。因為 在一間黑房內, 一群素未密謀面的人,但又分享著同樣的反應和情懷。一部有感 染力的電影 , 能操控你的情感, 使你面容扭曲 , 眼淚直流, 笑不攏嘴。一套 好的電影, 甚至會影響你的一生呢! 電影是通往知識和智慧的鑰匙。好的電影不但令你有所得著, 你還會驚嘆導演 的識見。寇比力克 (Stanley Kubrick) 和森畢京柏 (Sam Peckinpah),在黑暗 的電影畫布上, 鉤劃出人性最幽暗的一面。而啟發了吳宇森動作風格的森畢京 柏, 編而優則導, 他的作品充滿尼采式Nihilism (虛無主義) 的暗湧, 他也 是達爾文主義 (Darwinism) 的電影代言人。 褒曼 (Ingmar Bergman) 和費里 尼 (Federico Fellini), 為我們的感官下了戰書: 他們的作品,挑戰我們對虛 幻和現實的感覺, 而費里尼式 (Felliniesque) 更影響了不少現代電影人的風 格。 當然 , 不要忘記如Spielberg, Lucas等賣座導演, 或許他們的片子較為 商業化, 但其實它們亦有談到不少人道精神的主題。 實在不能盡錄, 可能 ,這 就是一個真興趣的表證吧。 可以用一段陶傑先生的小軼事作結: 才子在 IFC 觀看戲夢巴黎, 因為過份 那就是電 影的魔力吧。^o^ 「陶」醉, 在看End Titles時竟被一位清潔人員「掃」走。或者,
看流寇誌時, 當你看到這群老槍客對其時不與 我的命運感到絕望時, 你又看不看到導演森 畢京柏對生命的無奈?
‘Cinema’ – Simply irresistible!
注意: 東邪西毒的內容不一定代表 E人 的個人立場。
東邪西毒 真理為本 感性抒臆 血花四濺
從不咬弦 筆鋒作劍 理性辯證 口沫橫飛
交通燈 相信大家都有見過交通燈 (雖然許多人漠視它們的存在) 。 然而, 如果人人 都遵守交通規則, 懂得禮讓, 交通燈又有無存在價值? 於是, 東邪西毒, 箭拔弩張, 首度交鋒。
東邪觀點 交通燈的存在 ,簡單不過。 我們活在一個 被達爾文主義主宰的世界 ,人們關心的是 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遑論他們追求的利 益有多大, 爭先恐後是必然的 - 因為大家是 不會有利他的意慾。交通燈就是要制肘 制肘這 制肘 一類人性的貪婪行為, 控制路面的「混沌」 , 使得道路的情況重回正軌。 到底大家嚮 往的, 是一個互相禮讓體諒的美好世界。
西毒觀點 我當然也嚮往東邪心中的美好世界。 但他又看不看到背後翻起的暗湧? 如果每個人都只懂禮讓, 行禮如儀, 過份的禮讓, 可能反而會減低路面 運輸的效率。 進而推之, 會影響社 會整體的生產效率。 所以交通燈不 一定是用來制肘一些人的越軌行為, 而是要用來調度 調度禮讓行為導致的負 調度 面後果, 使之復原至一個合理的規律 。 - E人 (西毒) 風起雲湧之時, 洪七扙義執言。 他要指出的, 是東邪西毒看不到的盲點。
洪七收筆 交通燈的性質, 和法律, 保險的性質相類 似: 就是如果每個人都是仁義之師, 世界 上沒有意料之外的事的話, 它們還有沒有 存在的價值呢? 正因為這樣的假定被推翻 了,問題的複雜性才有討論的空間。在辯 證的過程中, 我們看到東邪嚮往的是理想 (Ideal), 西毒看到的卻是現實 (Reality) 。 但, 我們不正正就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 , 找 尋一個均衡點嗎? ^o^
實驗札記 日期: 日期:2009年7月15日 目標: 目標:尋找工作期間消暑良方 背景: 背景: 是日室外溫度達攝氏36度,與室內溫度相差無幾,還要在穿上口罩及實驗袍之 後進入攝氏37度的細胞培養室內工作。 方法: 方法: 1) 多喝凍水 2) 聽歌放鬆 3) 去冷凍房執拾 結果及討論: 結果及討論: 1) 多喝凍水 • 實驗室不得飲食! 2) 聽歌放鬆 • 不錯,對抗炎炎夏日,唯有聽聽音樂,放鬆心情,讓思想放假。
樂曲名單: 樂曲名單: 1. Rubberband <<阿波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Ds5e8e_o0 • 「抱起了幾千攝氏陽光 來讓相戀近乎熱燙…」 六號的聲線,給人一份輕鬆慵懶的感覺,縱使工作悶熱,心情卻很舒暢 。 2. Rubberband <<小涼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K1WQjazes • 三十幾度之下,我需要--冷氣。 3. Rubberband <<遊車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jS3AqP4SvE • 在悶熱的環境裡,真想出去。 4. 曹格 <<海邊的卡夫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mEG91Oez0 • 出去遊車遊吹風是不夠到,來,我們到海邊吹風去 5. 王若琳 Joanna Wang <<有你的快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DIEQ5xd8w • Joanna以磁性聲線,演譯爵士風格歌曲<<有你的快樂>> • 到哪裡的海邊才好?去墾丁吧!好想放假! • 順便聽聽Joanna的其他作品吧!讓輕鬆的氣氛蔓延! 6. 王若琳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SFH4vG86o
A. Lin
7. 王若琳 <<迷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vbVmyYo4uc 8. 王若琳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XX5Jvk9paE 3) 去冷凍房執拾 • 好涼快!不過一下子出入37度和-20度,會不會傷風? 結論: 結論: 經過試驗,三個工作期間的消暑方法(多喝凍水、 聽歌放鬆及去冷凍房執拾)當中,多喝凍水並不可行。 聽合適的歌曲能放鬆心情,心靜自然涼。去冷凍房的確清涼,但出入溫差太大 的地方不利健康。因此,聽歌放鬆法為最可行之工作期間消暑良方。
E : - Not only Melody has shown us a nice and clear way to record experiemental results – which is the first sign of a successful scientist – she also provides us with some nice suggestions to survive the sometimes dreadful lab atmosphere. Thanks!! :-D Let’s load the YouTube page now, then…
The Birth of a Salesman Let’s start with a simple scenario. If someone is talking about finance or stock market in the street, in a short instance a big crowd will be seen to form around this origin. The tone sounds scientific enough, huh? But what if a person is delivering a public speech about organic chemistry in the street? Yawn. This simple scenario reflects an obvious facet of human nature. We are only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we care about. Scientific advances depend on insightful ideas and conscientious research work, but everything needs money. When the competition of grants to fund research become fiercer than ever, this raises an interesting issue - do great scientists need to be great salesmen too? One cannot live without money, trust me. If you are going to bang around with a fantastic research plan, make sure someone is willing to fund you and undertake the potential downfalls. True, we all seem to perceive the fact tha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require smashing ideas. In reality people tend not to throw the money to nowhere for no signs of success. Thus it sometimes depends on the researcher’s reputation (he /she have done a lot of great work so far?) or how the judges at the funding bodies feel about the projects. Clearly, ‘experienced’ funding applicants will tend to propose projects that stand a higher chance to work / succeed. The strong academic atmosphere of scientific community deserves respect. Counter-intuitively enough, when it comes to the realistic issue of funding, everyone just can get a bit desperate. For others they are desperate to look for the new insights from potential projects. Another blow to this question is the ‘commitment’ factor. The nasty truth is, an intense interest or faith in a specific research field does not necessarily guarantee success. If the topic is not interesting to the funding body, who will care about supporting you financially? Thus that’s wh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actitioners in science to keep abreast of what is going on in general science – that is no difference from looking at important magazines about current affairs or finance for outsiders in the real world. One needs to grasp the feel of what new fields are emerging and able to address the ‘hot or not?’ question. To coin a nice example, look at the article in this issue of TIME magazine (6th October, 2008)1, which talks about cancer research in the States – the gist to look out for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cientific issue and the general public. Ridiculous as it may seem, the highly competitive funding are awarded to someone who involve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ore important’ types of cancer – thus some cancer are just not that important. Taking that to an emotional level, why not imagine someone you
love has contracted that type of cancer, and you are slapped in the face when someone shrugs and delivers the comment – ‘who cares’? and yawn, this i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organic chemistry’ scenario. Cancer itself is a collection of diseases, thus until this point there is simply no one single solution to eradicate it – which implies a lot of money will be needed to study this. Interestingly, an association in the States is suggesting a ‘dream team scientist’ idea to achieve better research efforts and mor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the problem of cancer. Will the notion of NBA make a great show in the warzone of cancer? We will see. Speaking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successful scientists are the ones who tend to see the hunch. Take cancer as the example again. We learn about cancer in the biology classroom, thus it sounds obvious that biological scientists need to look into the mechanism of carcinogenesis, studying genomes, mapping out signaling pathways etc. Once there are good strategies about treating cancer, the chemists will think about making the drug molecules to treat it. How do the physicists or material scientists ever come into the picture? BIOphysics may sound OK, but these people do contribute to the various skirmishes against cancer through innovational concepts such as nanomaterials or nanomedicine. That is the hunch - can you look through something, which may seem to be irrelevant, and afford an unlikely solution through your specific talent in your field? Can you push forward an idea to an important issue outside your field concern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no matter how twisted the idea may seem? Too often, the ideas from these minds will be simply fantastic and attract press media attention – a good way to sell themselves, once again. If those who can see the big chance to cross a scientific field, and provided that they have a reasonable reputation, the one who green-lights the project will be pretty happy to invest in their ideas. Science is something truly fascinating and it inspires the sharpest of minds. Yet when science meets the materialistic world, the thin line between a great scientist and a desperate human being starts to blur. The ultimate irony is here – grea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too often depend on such a commercial parameter that rules the materialistic world, in which many of these talented minds have always been running away from. ^o^
1.
Time Magazine – Cancer Issue 6 Oct 2008.
情迷香奈兒 香奈兒小姐 (Gabrielle CoCo CHANEL) 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女人, 但她 對時裝風格的真知灼見,就永遠地徊蕩在千千萬萬潮流迷的腦際裡。大家亦 不會忘記她坐在圓樓梯上, 提著一口煙, 傲視著足下由自己一手打造的 時裝王國的經典一幕… 她沒有如童話故事般的出身。活在貧困之中, 至親相繼離去, 逼使她要瑟縮 在沒有親情的孤兒院 , 她亦認識了與她一同闖天下的一位戰友 - 衣車。 她轉動衣車的轉輪, 為自己啟動了一生不平凡的命運巨輪。她曾是一位 墮落巴黎酒廊的天使, 她悲涼的歌聲和舞步, 反襯著巴黎的浮華夜生活。 她坐在樓梯上, 吸著一口煙, 為自己的將來又作出了一番躊躇。 但還是她 的冷傲銳氣, 鎖住了人心。她點燃了一根香煙 , 眉心成了一道幼線, 對周圍 的男性動物不屑一顧。 其實, 在煙霧彌漫的酒廊裏, 她的冷傲目光早就看透 了世界風情。
香奈兒小姐兇狠的眼神, 似為女性 權力自主的戲碼, 埋下了伏線。
當她的步伐遇上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時, 他們帶著她到了二十世紀初的 名利場, 小妮子的社會地位亦提高了。 他們不但解開了香奈兒的愁眉心鎖, 亦令她有了大鵬展翅的機會。二十世紀初的上流女仕都會穿著腰封 (corset) 的 ,因為這會使她們看得「高貴」。在她最好的朋友 - 香煙的啟發下, 她不但看到了藝術的蓬萊仙境;亦看到了女人身材曲線真正的原始美。她撕下了 自己的腰封, 亦把女仕美好的體態歸還給她們。她穿上了設計如男性的服裝 ,如此的「中性打扮」又為自己添了一份獨立自主和高傲。她剪刀一揮, 布碎變 成了獨具風格的時尚服裝。 香奈兒小姐解放(liberate)了女性的身體,用「簡 單就是完美」 的信條, 裝飾在女仕的美好體態上;其實潛意識地解放了女性, 使得她們的社會地位提高, 更趨獨立自主, 男女平等之見隨之而起。 在這香奈兒小姐是功不可沒的。 人們當年笑她的打扮, 事實上他們亦不禁驚嘆 此大師的非凡創見,在笑聲中亦隨波逐流。香奈兒就此贏了一整個二十世紀。她 曾經企圖隱瞞自己過去的悲慘身世,杜撰自己的往事。但她有了這樣驚人的成就 , 保留故事的原汁原味, 又會否為此添一份峰迴路轉? 香奈兒的風格, 改造了現代女性, 把女性高貴的一面推至顛峰點。她的敢作 敢為與創作精神, 必然會像她的No. 5香水一樣, 散發著百世的芬芳。 ^o^
Facebook 偷窺狂 注意: 本欄的語言較為粗俗, 如有冒犯, 恕不負責。 CEO A君剛剛落機, 便急不及待看著自己的Blackberry, 一邊向候機室走去。 一臉道貌岸然, , 高學識高水平的背後, 原來也是一把Facebook情長劍。經典 事跡, 是當Superpoke流行時, A君竟公然Bitchslap一位亦敵亦友的同行, 使那位同行立刻與其Think Tank召開緊急會議, 商討事件動機和密謀對策。 在Lounge找了位子, 放了杯Gin and Tonic, 拿起兩本Economist和Time Magazine, A君又繼續他的Facebook漫游了。 找著找著 , 先看到一位舊同學 - 他簡直就是當年學界溝女王 , 再看看Work Info, 地位比自己低出百倍。 A君不禁暗怤: 哈, 當年你仲笑我戇男, 你條溝女西, 你都有今日啦, 粉腸! 然後,看到一位當年青梅竹馬的女性朋友,從upload的照片看得出她已成了煮飯 婆。A君對此「亦有少少失望」, 以她的才華 , 她實為一女中豪傑, 是會有潛 質打拼出一番偉大事業的。不過, 人各有志, 沒辦法。 再 search下去, 看到的是一位下屬的Notes, 看到她粗口橫飛, 大吐苦水, 狂數其老闆 - A君 - 的不是。A君一邊看, 一邊冷笑: 寫得過癮! 不單拳拳 到肉, 還稱他做「男妓」。A君心想: 這個小妮子平常這樣懂賣口乖, 估唔 到又有outspoken的一面 bor! 我就是最欣賞這麼坦率的人。不過, 他也把這 條Link Send 了給HRD, File起它, 作為炒她的呈堂證供。*
雇員B - 一位中區OL, 坐在辦公桌前, 看著那開了多個Windows 的電腦Screen, 十分忙。看看螢光幕: Facebook, Xanga, My Space, MSN, Google Earth… 只有一個 Window是和她的工作有關的。 她今早對世界的貢獻, 可謂良多: 除了安撫了一位在Profiles揚言想死的姊妹, 開解了另一位在大呻Life Sucks的書友, 玩Quiz 知道了自己是「歷史科達人」(雖然她在讀書事中西史 從未試過合格), B小姐不斷地random search , 竟發現了她的情敵已經被那 個衰公飛了。 她嫣然一笑: 呢隻狐狸精, 妳都有報應喇 ! 她再笑了一笑, 世界真是太美妙了! 結果, 她整天都是以笑待人, 最後憑著這一天的優秀表現 , 奪得了這一年的最佳員工獎。
C教授在休息室喝了杯黑啡, 隊了兩飛煙後, 提著一杯咖啡回到辦公室, 開展 他的Facebook旅程。 和他研究科學的理念一樣, C教授是屬於「觀察型」的Facebook玩家。收到了 Lab裏學生送給他的「禮物」: 試管, 一瓶CuSO4 , 一噸放射性的Plutonium後, C教授又開始閱讀學報和研究組學生Facebook 上的Mini Feeds了。 嘩, 原來D同學失戀了 - 難怪他近來樣子如此的迷惘。 算吧, 這是情有可原 的 , 難得他這樣坦白。 喔, 同學F的Notes近來很多怨氣bor… 長遠gum搞法咪好大鑊? 還是找愛將 G同學問下他吧。 再click一下, 看見同事H upload 了一段既有趣又低能的短片, 於是, 他本著 求真的精神, 肆無忌憚地大聲播放短片。 E同學拿著一疊凌亂不堪的實驗結果走進來, 說:「阿sir,可以Meeting未 ar?」 嚇得C教授急忙熄機, 手上的咖啡也潑至滿褲子都是, 今晚又要被老婆懷疑了。
*事實上, 這不是虛構的: 英國有一名雇員因為在Facebook數臭她的老闆, 而被即 時解雇。所以在網上, 一定要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