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50 例 李龙芸 张 力 李俊荣 王树兰 李丽庆① 佟仲生①李淑芳① 闫祝辰① 曲雅勤② 刘晶② 董丽华②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市 100730) 摘要 目的:进一步观察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安体舒(氯氧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 况。方法: 按随机方法将符合条件的 NSCLC,入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氯氧喹 400mg 口服,每日三次,4 周为一 周期×2 周期,有效病例可继续服药至疾病进展。对照组:按常规一线方案选择。结果: 氯氧喹治疗晚期、复发性或老 年性 NSCLC 病人与常规的一线化疗方案有相似的疗效,试验组为 14%,对照组为 1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1 个月及 10 个月;中位疾病稳定期 6 及 4 月;一年存活率 42%及 38%,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低,安全性及耐受性 好,用药方便。本文老年人占 66%,有效率达 15%。因此,氯氧喹可使老年病人及晚期在治疗上受益。 关键词 氯氧喹 肺癌 中图分 类号 :
Objective: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e( Chloroxoquinoline )activity against
NSCLC, side effects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life quality of Chloroxoquinoline.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Chloroxoquinoline
400mg tid orally of other first live combined chemotherapy (CAP/CE), consider 4 weeks as a treatment course, Chloroxoquinoline was administered for at least 2 courses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Results:
In patients of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late NSCLC or in older
patients, the response rate of Chloroxoquinoline was similar with other first line combined chemotherapy, which was 14% versus 16%. Media survival time was
11
months
and
10
months
in
Chloroxoquinoline
arm
and
control
arm
respectively.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 was 7 months versus 4 months and 1 year survival was 41% versus 38%. All result didn’t achie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atient treated with
Chloroxoquinoline gained better life quality.
In Chloroxoquinoline arm, response rate in old people was 15%. We concluded that Chloroxoquinoline is a convenient, safe agent for late NSCLC, especially
in older people.
安体舒(氯氧喹)为喹啉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为 7-氯-4-氧代-喹啉。为国家一类抗癌 新药。安体舒抗肿瘤试验证明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如对整体小鼠 S-180 实体型或腹水 型、EC 或 EAC,及体外人成骨肉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证实氯氧喹对荷瘤动物(小鼠 S-180 实体型)的化疗(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有关其抗肿 瘤作用机理的试验表明:氯氧喹对肿瘤细胞的 DNA 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方式属 损伤 DNA 模板型。氯氧喹能明显减少小鼠 S-180 腹水癌细胞 DNA 量(P<0.05),明显抑 制荷瘤(S-180)小鼠腹水癌细胞 3H-TdR 的掺入,且与氯氧喹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氯 氧喹可使肿瘤细胞溶酶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在抗肿瘤作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试验 也证实氯氧喹可使肝微粒体 P-450 含量有明显增加,故推测环磷酰胺或 5-氟尿嘧啶 与氯氧喹合用时抗癌作用增强。 ﹡本文课题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立项代码:99C26112200080;科技部、财政部批准文号:国科 发计字(1999)511 号】 ① 天津市肿瘤医院 ②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第二、三临床学院
1 材料与方法
1.1.1 观察氯氧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 1.1.2 观察氯氧喹的不良反应。 1.1.3 观察受试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2 病例选择 1.2.1 适应症及例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50 例 ( 分期按 1997 年修订的国际分期),并设对照组 50 例。 1.2.2 病例入选标准 2
(1) 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1.0×1.0 cm2),可选取以往未接受 过化疗的患者,或以往化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已结束 4 周以上的患者; (2) Karnofsky 评分≥60 分; (3) 预计生存时间≥3 月; (4) 年龄 18~75 岁; (5) 主要器官(心、肺、肝、肾、骨髓、胃肠)功能基本正常; (6) 无脑转移; (7) 签署知情同意书; (8) 依从性好。 1.2.3 排除标准 (1) 主要器官功能异常者; (2) 伴其它恶性肿瘤; (3) 伴精神失常; (4)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4 剔除标准 (1) 合并用其他抗肿瘤药物者; (2) 试验未按设计方案进行; (3) 未完成一个周期的试验者。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分组及试验方案 按随机原则把非小细胞肺癌分 A、B 两组, A 组为试验组,共 50 例,B 组为对照 组,共 50 例。 试验组方案: 氯氧喹 400mg,口服,每日三次,4 周为一周期,共两周期。有效病 例可继续服药,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停药。服药 4 周后,若病情进展可退出试验组。 3
对照组方案:可选用以下任一常规第一线方案 CAP 方案:环磷酰胺
600~800mg/m2 静注
阿霉素
40mg/ m2
顺铂
80~100mg/m2 静滴
静注
d1
冲入 d1 d1 或分 3 次 d1, 2, 3 给药,
21~28 天为一周期。 含顺铂方案的应行水化和止呕吐治疗。 80~100mg/m2 静滴
CE 方案: 顺铂 (或卡铂 VP16
300mg/m2 100mg
静滴
静滴
d1 或分 3 次予 d1, 2, 3 给药。 d1)
d1, 2, 3, 4, 5。
21~28 天为一周期。 上述 CAP 或 CE 方案为经典的 NSCLC 化疗方案,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 效。 1.3.2 药品来源 (1)受试药物 氯氧喹胶囊剂, 200mg/粒,批号为 981201,由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供给,常温保 存。 (2)对照药物
按各医院药房常规具备化疗药物选用。
1.3.3 观察指标 (1) 全血常规( RBC、HB、WBC、PLT ):每周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中每周至 少检查一次,若出现异常及时增加检查次数。第二周期治疗前仍未能恢复者,可推迟治 疗时间,如推迟 3 周后仍未能恢复正常者,此例则为因治疗毒性反应而终止治疗。 (2) 肝功能( 胆红素、ALT、AST、AKP )及肾功能( BUN、Cr )于每周期治疗前、后检查, 出现异常后需及时复查。下一次治疗前胆红素、ALT、AST、AKP 其中的一项≥正常值的 2.5 倍;血 Cr 或 BUN 其中的一项 >正常值的 1.25 倍,需推迟下次治疗;一周后检查仍 4
不正常,再推迟 1 周。连续推迟 3 周的患者列为因治疗毒性反应而终止。 (3) 根据体格检查测量体表肿块的大小,每周一次。能反映记录肿瘤病灶的辅助检 查( 如胸片、胸 CT、腹超声或腹 CT )需疗前、每周期后、治疗完全结束后复查有效者、结束 后一个月确认疗效。 (4) 每次治疗前、后详细记录病人的生活质量(Karnofsky 评分),症状,毒副反应( 按 WHO 化疗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 )。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按实体瘤疗效标准) 可测量的病灶 CR 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超过一个月; PR 肿块缩小 50%以上时间不少于四周; SD 肿块缩小不及 50%或增大未超过 25%; PD 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 25%以上或出现新病变。 1.5 统计方法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院统计室进行资料分析,应用计算机 SA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RIDIT 分析、U 检验等,对中位生存期应用 Wilcoxon 检验及-2log(LR)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05 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试验组( A)及 对照组(B),试验组 52 例,对照组 53 例。后试验组有 2 例剔除,对照组有 3 例剔除, 因此进入统计总结的试验组、对照组各 50 例。试验组、对照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详见表 1。 试验组:男 35 例,女 15 例,年龄 28 岁~80 岁,中位年龄 65.5 岁。鳞癌 24 例,腺 5
癌 24 例,未分型 2 例。肺癌分期:Ⅰ期 9 例,Ⅱ期 7 例,Ⅲ期 22 例,Ⅳ期 12 例。初治 25 例,复治 25 例。 对照组:男 38 例,女 12 例,年龄 38 岁~74 岁,中位年龄 62 岁。鳞癌 31 例,腺癌 16 例,未分型 3 例。肺癌分期:Ⅰ期 4 例,Ⅱ期 2 例,Ⅲ期 28 例,Ⅳ期 16 例。初治 34 例,复治 16 例。 表 1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一般资料
试验组 (n=50) 男/女
P值
对照组 (n=50) 35/15
年龄均数
61.72±11.82
中位年龄(范围)
65.5(28~80)
38/12
0.499
60.5±8.97
0.562
62(38~74)
Karnofsky 评分 100
1
0
90~80
38
44
70~60
11
6
0.476
组织学(或细胞学) 腺癌
24
16
鳞癌
24
31
大细胞癌
0
0
未分型
2
3
4 2
0.079
0.103
临床分期 Ⅰ Ⅱ
9 7
6
22 12
Ⅲ Ⅳ
28 16
转移情况(例次) 29
30
脑
0
0
骨
3
6
肝
0
0
肾
0
0
肾上腺
0
0
27
30
手术
11
5
化疗
15
8
放疗
12
6
肺门、纵隔淋巴结
其它
0.679
既往治疗(例次)
0.974
初治
25
34
复治
25
16
0.067
2.2 试验结果 2.2.1 试验组、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 2) 表 3 显示试验组(A 组) PR7 例(14%),SD30 例(60%);对照组(B 组) PR 8 例(16%),SD20 例(4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表明两 组近期疗效相近。试验组复治病人 25 例,4 例疗效达 PR,有效率为 16%,初治病人 25 例, 有效率为 12%;对照组复治病人 16 例,其中 2 例疗效达 PR,有效率为 12.5%,初治病 7
人 34 例,有效率为 17% 。
表 2 近期疗效比较
疗效
试验组 (50 例)
n
总有效率
7
P值
对照组 (50 例)
(%)
(14)
n
(%)
8
(16)
CR
0
PR
7
(14)
8
(16)
SD
30
(60)
20
(40)
PD
13
(26)
22
(44)
0
0.225
2.2.2 随访情况的比较(见表 3 及图 1) 8
100 例病人均经长期随访,自治疗开始至 2001 年 8 月 30 日,总结时仅对照组有 1 例失访。随访时间为 32 个月,至今试验组仍有 8 例存活,治后存活分别为:10 月、10 月、 13 月、14 月、16 月、19 月、24 月及 26 月,目前病人一般健康状况尚好,试验组疗后最长 存活时间为 26 个月。对照组有 1 例仍存活,为疗后存活 13 个月,对照组最长存活时间 为 20 个月。试验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1 月、10 月 (P>0.05),治疗有效及疾病稳 定期分别为 9.32±6.16 月及 5.62±4.42 月(P=0.003),1 年存活率分别为 42%及 38% 。
表 3 随访情况
试验组
中位生存期(月,95%可信限)
一年存活率(%)(例)
P值
对照组
11
42(21)
10
38(19)
治疗后有效及疾病稳定中位时间(月)9.32±6.16
范围(月)
2~24
>0.05
5.62±4.42
0.838
0.003
1.5~18
9
1.2 1.0 .8
------- 试验组
累计概率
对照组
.6 .4 .2 0.0 -.2 0
10
20
30
存活时间(月)
图1
生命曲线
2.3. 安全性观察 试验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4 例( 8%),对照组为 50 例(100%),两组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001)。表 4 显示,试验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共 5 例次(很可能 1 例次,可能 4 例次),对照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共 208 例次(肯定 172 例次,很可能 26 例次,可能 10 例次),两组不良反应例次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两组不良反应程度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Ⅰ o4 例次,Ⅱ o1 例次,对 照组Ⅰ o112 例次,Ⅱ o67 例次,Ⅲ o23 例次,Ⅳ o6 例次。 主要不良反应见表 4。试验组血红蛋白减少 2 例(4%,Ⅰ o、Ⅱ o 各 1 例),感染发热、 恶心、呕吐各 1 例(2%,均为Ⅰ o),无需任何处理能缓解。对照组粒细胞减少 10 例 (20%,Ⅰ o2 例、Ⅱ o2 例、Ⅲ o3 例、Ⅳ o3 例),白细胞减少 25 例(50%,Ⅰ o15 例、Ⅱ o7 例、 10
Ⅲ o3 例),感染发热 3 例(6%,Ⅰ o1 例、Ⅱ o2 例);血小板减少 5 例(10%,Ⅰ o、Ⅱ o 各 2 例,Ⅳ o1 例),血红蛋白减少 17 例(34%,Ⅰ o14 例、Ⅱ o、Ⅲ o、Ⅳ o 各 1 例),对照组需用 G
—CSF 1 例、输血 2 例及其它升白药 13 例。厌食 46 例(92%,Ⅰ o24 例,Ⅱ o20 例,Ⅲ o2 例);恶心 46 例(92%,Ⅰ o25 例、Ⅱ o14 例、Ⅲ o7 例);呕吐 37 例(74%,Ⅰ o18 例、Ⅱ o12 例、Ⅲ o6 例、Ⅳ o1 例);脱发 12 例(24%,Ⅰ o6 例、Ⅱ o5 例、Ⅲ o1 例);ALT 升高 4 例(8%, Ⅰ o2 例、Ⅱ o2 例);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需用恩丹西酮、康泉等药物治疗者达 36 例。
表 4 不良反应与治疗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程度 项 目
试
验
组(例数)
与治疗相关性 肯
很
可
血液系统
定
程 度 不良反应
能
Ⅰ Ⅱ Ⅲ Ⅳ
能 0
8 2
白细胞减少
0
22 3
1
PLT↓ Hb↓
1 (2)
1
0 1
1
非血液系统 厌 食
2 (4)
1
1 1
0
12 2
1
1 (2)
1
40 6
呕
吐
1
1 (2)
1
33 3
程 度 不良反应
Ⅰ Ⅱ Ⅲ Ⅳ
能
2
3
40 6
心
0
组(例数)
n %
4 1
恶
腹 泻
可
可 定 能
粒细胞减少
感染发热
照
与治疗相关性 肯 很
n %
可
对
1 1
10 (20) 25 (50) 3 (6)
2 2 3 3 15 7 3
5 (10)
2 2
17 (34)
14 1 1 1
46 (92) 46 (92) 37 (74) 1 (2)
24 20 2
1 2 1
25 14 7 18 12 6 1 1
11
感觉异常
0
ALT↑
0
肾功能损伤
0
脱 发
0
腹 痛
0
1 2 1
1
1
总 计
4
1
4 (8)
2 2
0 11 1
12 (24) 1 (2)
1
0
便 秘
1 (2)
6 5 1 1
0
5
4 1
172 26 10
208
112 67 23 6
试验组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总例次与对照组比较 P<0.01 试验组不良反应程度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4. 生活质量改善 生活质量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评分、KPS 计分及体重改变判断。(详见表 6、7、8、9)。 表 6 显示试验组症状总分显著改善 32%,部分改善 18%,稳定 40%,加重 10%。对照组 症状总分显著改善 22%,部分改善 6%,稳定 14%,加重 58%,提示试验组症状改善明 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4)。两组 KPS 计分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09),对照组 KPS 计分下降比试验组多。对照组乏力、食欲不振加重例数比试验 组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值分别为 0.003、0.0001)。表 7 显示疗后对照组病人的 临床症状分增加明显(即症状加重),两组症状总计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 8 显 示 试 验组总体重有增加,但不明显 (P=0.108) ;对照组总体重下降,且幅 度 大 (P=0.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 9 显示试验组体重疗后稳定或增加者 居多,而对照组下降者几达 3/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2)。 表 6 疗前、疗后症状及 KPS 的改善情况比较 P值
项 目 试 验 组 n=50(%)
对 照 组 n=50(%)
例数
症状总分* 50 咳嗽
例数
显改
与疗前比较 部改 稳
加
著善
分善
定
重
16(32.0)
9(18.0)
20(40.0)
5(10.0)
50
显改
与疗前比较 部改 稳
加
著善
分善
定
重
11(22.0)
3(6.0)
7(14.0)
29(58.0)
0.024 44
2(4.5)
14(31.8)
27(61.4)
1(2.3) 47
8(17.0)
12(25.5)
19(40.4)
8(17.1)
0.546
12
咯痰
33
1(3.0)
14(42.4)
17(51.5)
1(3.1) 34
4(11.8)
8(23.5)
15(44.1)
7(20.6)
0.396
血痰
7
0(0)
5(71.4)
1(14.3)
1(14.3) 17
3(17.6)
4(23.5)
7(41.2)
3(17.6)
0.371
气短
25
2(8.0)
7(28.0)
14(56.0)
2(8.0) 30
3(10.0)
8(26.7)
11(36.7
8(26.6)
0.959
) 胸痛
28
4(14.3)
12(42.9)
10(35.7)
2(7.1) 24
5(20.8)
8(33.3)
5(20.9)
6(25.0)
0.829
发热
8
1(12.5)
3(37.5)
3(37.5)
1(12.5) 8
2(25.0)
1(12.5)
1(12.5)
4(50.0)
1.00
乏力
26
0(0)
14(53.8)
10(38.5)
2(7.7) 30
3(10.0)
2(6.7)
10(33.3) 15(50.0)
0.003
恶心呕吐
2
0(0)
0(0)
0(0)
2(100.0) 42
0(0)
1(2.4)
6(14.3) 35(83.3)
1.00
食欲不振
17
2(11.8)
10(58.8)
4(23.5)
1(5.9) 39
0(0)
2(5.1)
3(7.7)
34(87.2)
0.0001
0(0)
1(50.0)
1(50.0)
0(0)
0(0)
0(0)
0(0)
3(100.0)
0.40
0(0)
4(8.0)
40(80.0)
6(12.0) 50
1(2.0)
6(12.0)
2
盗汗 KPS 计分** 50
3
26(52.0) 17(34.0)
0.009
* 临床单一症状疗后消失或减少 2 分为显著改善;减少 1 分为部分改善;不变或增加分别为稳定 或加重。症状总积分值下降≥2/3 为显著改善;总积分下降≥1/3 为部分改善;总积分无变化者 为稳定;总积分增加为加重。 **KPS 评分增加 20 分为显著改善;增加 10 分为部分改善;不变或减少分别为稳定或加重。
表 7 治疗前、后症状总计分的比较(±SD) 例数
疗
前
疗
后
差
值
组别
组 t
内 p
组
间
t
p
均 数 试验组
50
4.90±3.00
3.02±2.56
1.88
5.671
0.001
对照组
50
4.88±2.67
6.82±6.16
-1.94
2.061
0.045
3.828
0.001
注:症状总分为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症状计分的总和。
表 8 治疗前后两组总体重比较(±SD)
13
组别
例数
疗
前
疗
后
差
值
组 t
均 数
内
组
间
p
t
p
试验组
50
62.1±9.86
62.4±9.95
-0.26
1.639
0.108
对照组
50
64..3±9.67
62.3±9.44
2.00
3.6
0.001
3.912
0.001
注: 总体重为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体重的总和。
表 9 治疗前后两组体重改变的比较 组 别
P值
例数 增加 例数
稳定 %
例数
%
下降 例数
%
试验组
50
15 30.0
26 52.0
9 18.0
对照组
50
3
19 38.0
28 56.0
6.0
0.002
注: 增加:疗后体重增加 1 kg 以上; 稳定:疗后体重增加或减少未超过 1 kg; 下降:疗后体重下降 1 kg 以上。
3. 讨论
3.1. 疗效
(1)近期疗效:试验组 50 例 NSCLC 病人经氯氧喹治疗,7 例达 PR(14%),
30 例为 SD(60%),13 例为 PD(26%)。对照组 50 例经 CAP 或 CE 方案治疗,8 例 PR(16%),20 例为 SD(40%),22 例为 PD(4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 差异。
试验组复治病人 25 例,对照组复治 16 例;有效率分别为 16%及 12.5% 。两组疗效 均较低,其原因为多数病人均有广泛转移;患者年龄较大,中位年龄试验组 65.5 岁, 14
对照组 62 岁。
(2)随诊观察: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达 11 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 10 个月, (P>0.05 )。试验组一年存活率为 42%,对照组为 38%。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疗后一年存活 率、中位生存时间相似。试验组、对照组疾病中位稳定时间分别为 9.32±6.16 月(2~24 月) 及 5.62±4.42 月 (1.5 ~ 18 月 ) ,因此疗后有效及疾病稳定中位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长 (P=0.003)。
3.2. 药物不良反应
(1)试验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4 例(8%),对照组 50 例(100%),两组经统 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01)。
(2)试验组总不良反应仅 5 例次,且程度轻,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血 液系统中血红蛋白下降 I°、Ⅱ°各 1 例次,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各 1 例次,均为 I°,不需 进行任何对症处理能缓解。而对照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60 例次,其中白细胞、血红蛋 白减少分别为 50%和 34% 。需用 G-CSF 1 例、输血 2 例及其他升白药 13 例。非血液系 统不良反应 148 例次,消化道不良反应需用恩丹西酮、康泉等药物治疗达 36 例。试验组 1 例患者先后多次长期口服氯氧喹胶囊,共计达 19 个月,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 反应,故氯氧喹胶囊治疗肺癌病人的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3.3 生活质量
(1) 试验组疗后病人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4)。
(2) 试验组 KPS 计分增加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9)。
(3) 疗后两组症状总计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对照组病人疗后症状 15
加重明显,而试验组疗后症状有缓解。
(4) 疗后试验组体重有增加,对照组体重下降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01),可能是因为对照组消化系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大,使患者食欲下降、乏 力加重,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综上所述
晚期、复发性或老年性 NSCLC 病人口服氯氧喹的疗效与 CE( 卡铂
+VP16)、CAP(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疗效、一年存活率、中位生存期相似。疗后有效及 疾病稳定中位时间较对照组长。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改善、体重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程度轻微。
小
结
氯氧喹胶囊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喹啉类抗肿瘤药,临床研究表明,对老年初治及复治 的 NSCLC 均可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近期有效率 14%,与常规的一线方案( 16%)有 相似的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为 11 个月,一年存活率达 42%,疗后有效期及疾病稳定中 位时间 9.32±6.16 月。全身毒副作用轻, 治疗中无需预防用药, 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且服用方便,病人可在门诊接受治疗,患者可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建议可适当延长治疗 疗程,进一步探讨合并放疗或化疗能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