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 外阅读 指导, 不断提 高学生 阅读能 力 曲靖市麒麟区第五期校本培训学员 李俊英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 阅读能力,固然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 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 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 的性情。因此,教师除了抓好课内阅读指导外,还应重视课外阅读方法 的指导。下面就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在学生中 形成读书热潮,老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体验 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 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 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 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 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树立榜样,激发读的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 1
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老舍 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 在作文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 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 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我便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 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 益处。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 于读书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 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 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 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 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 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 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 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 2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 特见解。这显然就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 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 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 注就怎么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 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 阅读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为例,教师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 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中的“ 落”做专题批 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飞 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做事坚决、果断”;有论品格的“真是个 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评用词的“简洁、生动、形象”。通过批注阅读,学 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身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分析 得入木三分。 3、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反思和调控。 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反思、 调控,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实现阅读中的反思和调控的途径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自我思考: 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 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一想,做一做?等等。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 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思考方法、理解问题的独特之处, 寻找自己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知识、改进方法的启示。 3
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三是 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如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每读完一 段,都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是一只骄傲的孔雀?读完全文再仔 细思考这个问题。以此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渐全面。 4、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讨论。 讨论可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辩论的过程中,不 同的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阅读过程中,教 师可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 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讨论之中,教师要 注意调控学生,适时“煽风点火”,引发思考,同时又不要轻露自己的见 解,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学生参与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个性就会得到张扬,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先出示句子:他们闯进园内, 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 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然后让学生对“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体会:有从侵略者的做 法体会他的野蛮行径的;有学生从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当时清政府腐败无 能的社会背景;也有学生从内容体会到了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 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使他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5、激发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 4
高境界。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产生疑问。实 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当然,在 阅读教学中,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较高层次或较有价值的问题 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他们,区别对待,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解答。这样,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消化” , 后进生“解渴”,做到“上不封顶,下能保底”。在质疑过程中,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坚持训练,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质疑问 题,学会自主探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质疑来理解“一阵 沉默之后,一位小男孩颤抖地把手举起来,然后放下去又举起来” 这句 话。在质疑时,有的学生抓住“颤抖”一词提问:小男孩的手为什么会颤 抖?有的学生则围绕小男孩的举动质疑:从举、放、举说明了什么?也有 学生根据整体发问:从小男孩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等等。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深刻地理解了文章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 引导者,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生驰骋思 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 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 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赤壁之战》后,我向学生推荐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学习了 《夜莺的歌声》后,向学生推荐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 5
了《海底世界》,则引导学生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等书。这样,既开阔 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达到了巩固课本知 识的效果。 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 赛、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 四、展示书本,使之再创作 为及时总结读书活动的成果,老师可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 活动,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如根据学生特长的差异,进行绘画、文艺创 作和演出、电脑制作等展示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手、自 己的大脑来展示他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人和事及他们从读书中学到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指导,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形 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 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 的。
作者单位: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 指导教师:孟 旭
6